读《穷查理宝典》论晚年的篇章时,颇有感触。
查理·芒格在看到《西塞罗论美好人生》这部充满了对老年的歌颂的作品时,高兴到几乎上天了,我也同样如此。
因为70后的我,本来可以像身边大多数同龄人一样,轻车熟路地做好手上的工作,下班陪陪家人,追追剧,跳跳舞,做做美容, 然后等待那一天的到来,加入广场舞大妈的行列……
但现在的我,一年读近百本书,写20万文字,创办自己的公众号,学习时间管理、拆书法、亲子教育、写作、公号运营,努力提升自己的思维模式……时光匆匆,我没有时间追剧、闲聊,或者和一些闲人置气。
当我在朋友圈里推送自己的文章或是生活片断时,我想肯定有很多人没有问出口的是:折腾什么呀?今天看了这篇文章,我更坚定了自己心底的信念:人的每一天,都必须特别认真地活着。
西塞罗说,只要一息尚存,就应该不断学习,自我提高。我特别赞同,因为一个人的思维和认知,如果经历五年、十年,没有实现升级和飞跃的话,他的思维,其实就已经进入了“老年”。他的每一天,都是在重复自己过去的生活罢了。我不愿意做这样的自己,我希望每一个阶段在我回顾人生时,最满意的总是现在。
在过去的一年,我突然领悟到读书的目的是学以致用,所以我冷落了从前最爱看的小说,转而开始阅读致用类书籍,想要提升学习能力,就去看教人阅读的书籍;感觉时间不够用,就去学习时间管理;意识到思维模式对人的决定性影响,就去学习相关的知识,并且尝试着改变。
在学习的过程中,加入不少社群,也遇到不少人,我是其中比较少见的中年人,常常会心生感慨:为什么我在人生已过多半的时候,才在做20岁时该做的事?但是,今天了解了西塞罗的观点:“试图解决基本问题的哲学研究是一种理想活动,适合所有年纪的人,哪怕是行将就木的老年人。”心里顿感安慰,都说要“活到老、学到老”,那学的目的不就是解决问题吗?如果有一天不需要学了,也就是没有问题了,那也就是到了人生的终点。
和众多热爱学习的年轻人一样,我也有自己的目标和梦想,我不能确定自己能否到达既定终点,但是我可以确定,我的老年生活将是幸福而充实的。正如西塞罗所说:如果你的生活方式是正确的,那么你到了晚年只会比年轻时更加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