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接触一种新事物时,有两种接受方式,一种是见一眼就非常喜欢,这应该是所谓的一见钟情,另一种方式就是慢慢的相处,渐渐地接受它,这应该是所谓的日久生情吧!记得我刚来长沙时候,听说长沙臭豆腐特别出名,我就试着买一份,谁知道只吃一口就吐了。当时真无法理解这样味道的臭豆腐是怎样出名的!然而十多年过去了,现在我远远地闻到臭豆腐的味道,口水就快流出来了。看来我对食物的接受方式属于渐渐适应型的。我对艾叶斋从认识到喜欢吃也是经历一个过程的!
艾叶斋也叫艾叶青团,艾叶粑粑等好多名字。是南方人喜欢吃的地方特色小吃。记得十几年前我住长沙,每天去浏阳乡下去上班。隔壁邻居小徐的婆婆从江西过来小住几天。有一天小徐的婆婆拿了一根草给我看,也就是艾叶了,她让我帮她摘点艾叶来。第二天上班,我果真发现上班的单位后面小山边上有很多这个艾叶,就摘了一塑料袋子。回去拿给小徐的妈妈,她很高兴,马上拿去做吃的了。我也莫名其妙,这种山上的野草能做什么吃的呢?
晩饭后,我散步刚回来,小徐妈妈就端了一碗东西说给我吃,原来这就是用艾叶做的啊!绿乎乎的几个暗绿色的圆球球!盛情难却,我只好端回去尝一下了。我也只吃了一两口就吃不下去了。扔了怪可惜的,就端去给老公吃,老公吓坏了,瞪大眼睛说:“哪里来的驴粪球子!”我一再解释这是地方特色食品,他坚决一口不吃!没办法,一碗艾叶斋就这样丢掉了!
几年以后,我们来到株洲,这里的人离乡下近,很容易摘到艾叶。所以这里的人家家户户都会做艾叶斋。每年春天来的时候人们要么去菜市场买艾叶,要么去田野里摘艾叶做成美味的艾叶斋。住一楼的老太太做艾叶斋是最拿手的,她做的艾叶斋比在外面买的好吃。每年春天做一次,一次做很多,左邻右舍都能吃到,我们每年都如约而至有一大碗艾叶斋吃。开始的时候儿子也不吃。慢慢的也可以吃一点。后来闻到别家做艾叶斋的香味儿子也想吃了。现在每年春天老公和儿子都会主动想起艾叶斋了!
前年老公上班的单位还举办了做艾叶斋大赛,在野外的草地上,一百来个人分成几组比赛做艾叶斋,那场面真是壮观!有人和面,有人做艾叶团子。我什么也不会就负责烧火了。比赛既看速度,还看作品外观是否漂亮,还要看味道。那天不知道吃了多少艾叶斋,每个组的蒸熟了,就去尝一下。原来做艾叶斋不只是圆型的,它们还有专门的模板,像月饼一样可以做各种花样!不得不感叹我国地方民俗文化多么丰富多彩!
在一个地方待久了就会习惯这里的生活环境,就是入乡随俗的意思。如今每到春天,看见路边的艾叶,就会想起艾叶斋的清香味道。但是当我想吃又没有的吃时就特别着急。没办法,老公说他给我做一次吧。在莱市场买的艾叶,老公光是摘和洗艾叶就用两个小时!历经三四个小时终于吃到了老公亲手做的艾叶斋!到底是第一次做,外型好像不够圆。味道是我喜欢的,更粘一些。我喜欢吃不放碱的。可能是因为自己做的,吃起来更香些!
今年春天我尝试做了一次艾叶斋,失败了,一片糊状。儿子快笑掉大牙了!不过我希望我还是要努力学会!如果哪一天我回到了北方,又想起艾叶斋,自己做一次,可以填补回忆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