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边的朋友,最近进入一个焦虑状态,即将30岁:
Andy 29岁,农村北漂已婚IT男,从小受传统教育,发奋涂墙,大学虽烂但未完全浪费,北漂十年,在京无车无房。
跟朋友合伙创业,现在第二年,正常工资收入30k/m。目前未兑现股票和股权几百万,欠银行贷款等五十万,由于家庭原因过早的成家立业,相识9年结婚3年,妻子是很传统的农村姑娘,我们的孩子10月即将出生。
最近一年来,创业中反复出现的各种问题和压力、婚姻进入麻木期、孩子带来的焦虑、房贷等各类压力让我无法自我排解。
意外发现自己对时间、生命、命运、健康陷入了非良性的思考,非常害怕失败、意外、疾病、死亡。
同时,从小的教育造成过多的承担着家族、亲人的责任,疲于应付,同时对自己的真实心理需求比较麻木,每天就是反复的起床上班下班回家睡觉。
总觉得自己不快乐,累,心底有太多无法排解的压力,有时会觉得找不到生命的意义和动力。
孔子说,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30岁就像人生一道分水岭,之前的人生岁月,可以安然做一个游荡的追梦少年。
可是,一旦过了30岁,很多事你就非做不可,很多话你也非说不可,你被容错的几率越来越低,低到不被允许。
为什么是30岁,仅仅是因为数千年前孔老夫子的那句而立魔咒吗?
三十而立:所谓立,是指自立自省,有清晰的价值观和方向感。为什么目前我们会痛苦和迷茫,因为我们正在重塑自己的价值观,其实是成熟的过程。
因为过去的快三十年我们的内心是听命于父母,听命于长辈,更是听命于自己的欲望,是自我内心的奴隶。而此时自我意识的觉醒,价值观的重构,过往经验的想法开始怀疑,对生死大事命运无常的无力控制感,必然伴随着缓慢而已深入骨髓的迷茫和痛苦时刻困扰我们。但我相信这正是不可避免的成熟过程,当成熟起来后,会逐渐成为自我内心的主人,而不再是欲望的奴隶。
我不知道这样说的是否清晰,多读书,多跟有经验有思想的长者沟通,都会是非常好的缓解方式。但是最终,那个能逐渐找寻到答案的人还是我们自己。
吴晓波说:30岁的时候应该成为一个专业有规划的人,衣着得体,学会财富管理,坚持锻炼身体。
这个世界需要你去丈量,不是有句特别文艺的话,身体与灵魂总有一个在路上。在我看来,就是要用知识去认识这个世界,建立对世界、社会的认知,认识自己与世界、他人的关系,找到自己同频的伙伴圈。
坚持锻炼:无论什么时候,身体都是革命的本钱。当然,这里的身体锻炼,并非单纯的身体健康,还要尝试加强对审美的认识。正如和菜头说的,你要想要变的体面,前提是你知道体面是什么。
成为一个专业的人:《精要主义》这本书说,99%的事情是没有价值的,只有1%的事情是有价值的。当年,吴晓波在杭州调研的时候,娃哈哈董事长宗庆后,提议帮吴晓波成立一个瓶盖厂,与娃哈哈对接业务。
生活中,我总是想要更多,也许是一种贪婪。既想学音乐、摄影,又想学金融、写作……结果只能什么事情也做不好。
年初的时候,给自己定了很多目标,但是更聚焦一些,我想要成为一个专业的人,就得学会去做减法吧。
投资理财:是需要一辈子学习的技能,更是一种生活的态度。
投资理财,不是单纯的购买理财产品,而是从规划好自己家庭的财富,打理好自己的生活。随着收入的增加,越来越堵的人,开始对财富增值有了诉求。
我国每年M2的发行量都有12%的增长量,而经济发展速度也是日趋低迷,要想保证财富不缩水,除了努力工作之外,还得学一点财富管理的知识,至少让自己的财富能保值。
以前,我是个不太喜欢规划的人,觉得随性就好。但是,结果往往与初衷相差甚远。
后来,我开始学着做规划、设定目标,根据要达成的目标,一点点的拆解,最好可以量化考核。这样慢慢做,目标的实现难度,不但越来越低,而且还给自己增强了信心。
无论是生活中的买房购车,还是工作中的具体事务,学会规划,能让我们提前做好准备,避免自己陷入被动,这样才能更好的管理好自己的生活。
TED有一个主题演讲:《30 is not new 20》它的主要观点是:“一定要好好把握20多岁的人生阶段。因为一个人的一生中的80%的最重要的时刻发生在35岁。就是说每10个决定你的生命会是什么样的的经历有8个发生在三十岁中旬。而在这之前你就得做好准备。
即将30岁或者已经30岁的你,可以是一个新开始,鄙弃年少轻狂,成为一个理性而有目标的人,忘记那些生活的小事,依然装着一堆未来的梦想,每年定个小目标,继续奋斗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