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365天,有300天需要单独跟婆婆相处,一起带孩子,生活习惯和育儿方法上的分歧,很多时候不是一两句话可以辨得清。好在我们在相处的过程中,还能彼此体谅,相互宽容,慢慢把孩子带大。
后来婆婆回去照顾老奶奶,刚走的两天,心里虽然有许多茫然和不适,甚至是依赖,却又不得不承认,心情是雀跃的,好像一只刚出笼的鸟儿,终于放归山林,拍拍翅膀,抖落一身的阴霾,好不欢快。真想立马昭告天下,从此这后宫就是本宫一个人的了,想怎么蹦跶就怎么蹦跶。
但是家庭毕竟不是皇宫,没有奴婢,也没有仆人,只有一个既要上班,又要带儿子的妈妈。所以,还是醒醒,回归现实吧。
一个人带着儿子,早起要准备早餐,要伺候他穿衣,洗簌,吃饭,送完幼儿园,再赶紧去上班,接完儿子,又要准备晚餐,然后又是陪他吃,陪他玩,再陪睡。连去健身房的时间都没有,哪里还有时间和心情,在客厅里悠闲的转个圈。才知道,有婆婆在的日子,其实是幸福的,虽然心里有时候并不轻松,但手脚上起码不会那么忙碌。心里很是感激她的勤劳和辛苦,让我度过了几年身在福中不知福的生活。
婆婆回去后,也很少看到邻居家的爷爷和奶奶,原来也回老家了。上个月在电梯里遇见他们,已经到我们楼层了,老爷爷却神神秘秘,不愿出电梯,让奶奶先进屋看看,打探情况。奶奶在门口徘徊着,探头看完之后,老远跟爷爷摆摆手,爷爷立马退回电梯,又下楼去了。见这情形像是玩地下党,很是好笑,于是忍不住询问,原来老俩口每天晚饭后散步回家,本来还在客厅跟孙女玩得很开心的儿子,儿媳,马上就回到卧室里玩电脑,把客厅让给老俩口了。本来很寻常的举动,在爷爷奶奶看来,感觉自己就像外人一样,打扰到了小俩口的生活。于是,只要见小俩口还在客厅,老俩口就不同时回家,或者宁愿晚些回家。
有多少如我一样,不是嫁到异乡,却在异乡衔泥筑巢,有了孩子之后,父母们也跟南迁的候鸟一样,离开住了半辈子的老家,来到陌生的城市,重新生活,重新融入,家里一有事,还要来回往返于两地之间,不停搬运着各种家乡的风味和特产。仔细想来,父母辛苦一辈子,终于把孩子培养成人,到了晚年,本该有一个祥和安定,悠闲惬意的生活,却还得背井离乡,才能过上含饴弄孙的日子。
与儿子,儿媳相处得融洽还好,一旦不融洽,不光老人不开心,小家庭也会陷入郁郁寡欢之中。但融洽从来都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即使文化程度再高,物质条件再好的婆媳之间,在面对育儿方式和家庭琐事方面,也会有意见相左,一地鸡毛的时刻。
地域,文化,年龄,生活习惯和经历,诸多因素混合在一起,你不知道哪一个时刻,便会冒出点小误会,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氛围,甚至造成两代人之间的隔阂。
这不,当我一个人照顾家庭,已经驾轻就熟时,婆婆又重新驾到。第一天让我配齐了她喜欢的厨房设备,第二天便要求我上班去,好在,我在外面还真有份工作可以做。于是,后宫又成她的了,每天早早起来为孩子准备早餐,给我们做饭,打扫卫生。
今天请假在家,跟婆婆说,我不上班辞职算了,她突然紧张起来。中午做饭时候,拎着一口锅到房间,对着正在打电脑的我说 : “来了就没见你洗过锅,看你早上洗都没洗干净。”我扭头一看,一点面条的印子留在上面没擦掉。于是说:“做饭前肯定要重新洗的,您再洗一下吧。”她不悦地说:“你说你能做什么?饭不会烧就算了,连个锅都洗不干净。” 我一听,也不开心了,说:“那你放那儿我自己洗,中午饭我自己烧。”
我去把锅洗好,菜烧好,其实这个过程,她在那儿是有点无措的。我知道,她可能是怕我们什么都自己做好了,就不需要她的帮助了,我得需要她的帮助,还必须恰到好处。突然,心里又觉得好笑,甚至是心疼,平时看起来的刁难,可能都是因为在儿子家没有女主人的安全感吧。所以她极力维护儿子,不得罪他,因为除了儿子,她在心理上已经没有其他男人可以依靠了。可是却不明白,不管怎么得罪,儿子永远是儿子,不管怎么说儿子,儿子也永远会觉得妈妈很好,很伟大,但媳妇就不一定永远是。
这样一个没有老公疼,没有朋友玩,不用微信和电脑的年过六旬的老人,我有什么理由去跟她计较,跟她抢儿子?只有她每天顺心,我觉得自己才能过得开心。
龙应台说,所谓父母与子女一场,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的目送他渐行渐逝,你站在路的这一端,看着他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然后,他用背影默默的告诉你:“不必追。"
或许,孩子就像是父母手心里拽着的那只风筝,你想他飞得高一点,便只能把线放一点。
其实,很多父母不是不明白这样的道理,但终归总是希望可以儿孙常伴左右,但是,现实生活的忙碌和压力,又要怎样成全这种理想状态?想来想去,唯有爱和宽容了。
希望余生,可以做一个既有良人相伴,又有事情可做,还有朋友围绕和很多爱好的老太太。唯此,当我放放手里的那根线时,便不觉得只剩孤独和凄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