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苏橙
我掉进“温柔乡”了。
这是和这些邻居大姐们接触后我的真实感受。
今年疫情来势汹汹,好巧不巧,我待的江阴市也发生了疫情。面对疫情,我们束手无策,只能乖乖地待在家中隔离,不能乱跑乱串。
隔离,就意味着食物紧缺。其它人还好,食堂有食物供给,而我就不行了,坐小月子的,对食物的要求就要高一些。
决定动手术之前,婆婆和公公就打电话过来说:“孩子,辛苦你了,现在疫情紧张,哪里都封路了,我们两个过去照顾你也过不去,你们也回不来,这可怎么办呢?”
我故作坚强得说:“没事爸妈,这边有小亮照顾我,你们就放心吧。不用过来了,现在过来还要隔离,不划算,你们在家照顾好自己就好了。”
挂掉电话,我的心里也是七上八下。现在在医院,还可以点外卖。老公一天工作那么忙,不可能一天三顿饭准时给我准备好的。这一个月,我该怎么过呢。
清脆的手机铃声响起,我拿起手机一看,是同事小姐妹打过来的。问我在医院的几楼,哪一间病房,她来给我送吃的。
我告诉她现在疫情紧张,医院不一定会让进来。你过来了上不来,就给我打电话,我下去拿。
我静静地躺在床上想着,同事的老公做饭很厉害,和专业的厨师可以媲美。肯定是她老公做好她送过来的。因为同事和我一样,对做饭是一窍不通的。
不一会儿,病房们推开了,同事提着饭盒走了进来。帮我把病床上的桌子扶起来,照顾我吃饭。
打开饭盒,热腾腾的饭菜香气喷鼻。满满一盒肉。可是因为服了药物,看见饭菜就呕吐,白费了人家的一片好心。最后,饭菜被老公给吃了。
晚上的时候,同宿舍大姐又给我做好饭,和老公一起带到病房。我也只能勉强吃几口。总感觉浪费了大家的好心。
在医院住了七天,她们每天都是轮流给我送饭。虽然身体很疼,但是心里却很暖。
回到工地后,大家对我的照顾更加细致。并且轮流着做饭,谁有时间谁就做。
孙大姐做饭比较讲究,会煮各种美味的汤。作为江苏人,竟然和我的口味出奇的相似,也不太喜欢吃辣,不喜欢吃味太重的食物。每天早起会做好早餐,然后拿给我吃。照顾我就像照顾自己的家人。
史大姐是个特别勤快的女人,住在一起这么久,我总是看到她忙忙碌碌地进进出出。听大姐说,她每天都是早早地起床,收拾好家务,做好早餐等她老公起来吃完去上班。大姐说她老公实在懒,除了一天工作外,家务活从来不做。这就苦了史大姐,家里家外全靠她一个人。
史大姐做的饭菜也十分可口,不管一天上班有多忙,都要给我把吃的准备好。并且还告诉我很多月子期间应该注意的事项,照顾我就跟照顾自己的孩子一样。
戚大姐是个性格爽朗的人。看见谁都是笑呵呵的,在她脸上看不到愁云。戚大姐不管做什么好吃的,都要第一时间拿给我。
她们都已经五十多岁了,都有自己的工作,每天辛苦劳作后还要照顾我,我真的只有深深的感动。我不喜欢叫她们阿姨,喜欢叫大姐,她们既像妈妈也像大姐姐一样照顾我。
有时候想想,在外上班,最害怕生病,因为生病了没人照顾。但是这次,却是这些“邻居大姐”照顾着我。她们用行动温暖着我这颗脆弱的心。
人和人的感情就是这么微妙,亲朋好友不一定会问你,但是邻居却是各种关心我。没有规定别人一定要照顾你,但是她们却是耐心的照顾我。真的应了那句话“远亲不如近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