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香水有毒么?
......
我的要求并不高
待我像从前一样好
可是有一天你说了同样的话
把别人拥入怀抱
你身上有她的香水味
是我鼻子犯的罪
不该嗅到她的美
擦掉一切陪你睡
你身上有她的香水味
是你赐给的自卑
你要的爱太完美
我永远都学不会
......
当耳畔再度传来这首《香水有毒》,我在“21天写作训练营”已经快混到“病入膏肓”了!
写作要的“爱”太完美,也许我学不会。
更要命的是,写作有毒,而且一旦中毒,无可救药。
因为,写作之毒的唯一解药是“写作”。也许这就是江湖上流传的“以毒攻毒”。
一、写作有三重“毒”
第一重,毒在“肌肤”;第二重,毒在“肠胃”;第三重,毒在“骨髓”。到了第三重,无奈何也。扁鹊见蔡桓公,最后望而旋走,原因就在于“病在骨髓”,无药可医。
写作与之类似。
1.写作第一重毒
看了人家的文章,真羡慕啊!要是自己也能写,那该多好。这是毒在肌肤。
此时,若是有旁人在耳边唱唱反调,打打退堂鼓,抽身一定来得及。没人戳你一下,毒也许就慢慢加深。
想写,写不出来,怎么办?
有两种可能。
一种可能是就此作罢,觉得自己根本不是写作的料,作家干的活自己哪能扛得起来。
第二种可能,到处找出路。毒在体内运转,不能就此作罢。或者打听该看哪些书,或者一遍又一遍复习简书、微博、微信公众号那些大V的文章,然后琢磨复琢磨。
2.写作第二重毒
真的开始动笔写了!而且写着写着,还略有小成就。
比如,写好了发在简书里。这时,红色的“小心脏”就特别引人注目。时不时就想点开看看,红心的数量是否增加。偶尔遇到一两笔打赏,那感觉就像第一次中大奖一样。
要知道这可是对作者的认可啊!哪里是多少钱的问题。
也许正是出于为了那么点成就感的满足,写作的的动力更大了。不但自学,而且希望跟着老师学。
从这个意义上说,自媒体(或者说新媒体)写作将有力促进部分国民语言文字的学习和表达能力的提升。这是学校制度下常规教学方式不可比拟的!
中了写作的毒,也许是一种幸福呢。
3.写作第三重毒
就像热恋中的情人一样,一天不见就浑身难受。中写作之毒,若是到了第三重,一天不写就难受了。
无论是晨起,还是午休,都会心心念念,牵挂着今天该写什么。仿佛整个人的魂儿都丢在字里行间,成了语言文字中游荡的孤魂野鬼。
最难受的是晚上。
十点之前没有动笔写点东西,就觉得不但对不起作者这个称号,而且更要命的是会在梦里继续自我折磨。
睡意朦胧中,那些白天已经在脑海隐约浮现的思绪和念头,如同蛛网,整个儿把你罩住。
无奈之下,只好起床动笔,或者开机码字。
二、以毒攻毒
中毒了,就得治。写作之毒,只能以毒攻毒。
1.爱上“读书”——微信读书
手机APP里有一款叫“微信读书”的,要是早些年,我一定对此嗤之以鼻。
最近,自从中了写作的毒,不得不想着法子找“解药”。偶然间发现“微信读书”还真是方便,排队等候、约人吃饭、泡脚休息的间隙都可以随时打开来读上那么一两段。
读完之后,再结合生活中或工作中冒出来的灵感小火花,说不定就能捣鼓出一篇文章来。
毕竟,读书是补给写作必不可少的食粮之一。
读着读着,发现写作的毒没解成,一不小心又中了读电子书的毒。真是一毒未去,一毒又来。
幸好幸好,这是以毒攻毒。
分享大家一招“以毒攻毒”的小妙招——生活或工作中遇到了什么问题,便去读书,然后带着寻找答案的心态来读书,效率很高。
不但可以解决问题,写成文章,而且有时会有意外收获。说不定,另一篇文章的写作思路也就机缘巧合形成了。
2.爱上“简书”——跑马圈地
简书平台,对于初学者和中毒已深的作者,都很适合。不但码字、编辑很方便,而且各行各业不同领域的涵盖也很全面,况且比较开放,有新的栏目需求经过审核估计也能开设。
不妨把“某某(如专业)+写作“看作是“互联网+”模式的一种具体化,但凡有写作爱好的朋友,都可以尝试将自己的专业加上写作,使自己的知识和专业价值更好发挥出来。
“专业+写作”未来或许能成为互联网全新的价值增长点,成为全网生态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对于写作中毒者来说,在简书上跑马圈地,逐步形成自己的写作领域,我想这是“以毒攻毒”的一种强大阵势。
一旦“病毒”发作,便可在自己的领域内肆意挥洒,不至于中毒身亡,而且还可以化“毒”为“药”,对同样中毒的伙伴们提供一剂良方或者至少是药引。
21天,是习惯已成,更是一个新的开始。
写作有毒。它要的爱,太完美,也许我学不会。
事已至此,好吧,请把我埋在文字的春天里。
写作精进人生!余老诗陪你一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