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组织部部长李干杰11月29日在党员队伍建设工作座谈会上强调要健全落实党员管理监督机制,严格党的组织生活,加强流动党员管理,严肃稳妥处置不合格党员,保持党员队伍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党员是党的肌体的细胞和党的活动的主体,党员队伍的素质和作用,直接影响着党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必须高度重视党员管理工作,通过健全机制、完善制度,确保党员队伍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党员管理机制的健全与落实是提升党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的关键所在。为了进一步加强党员队伍建设,激发组织活力,我们积极探索并实践了“链上发力”的党员管理机制,以期实现党员管理的“提质增效”。
完善“信息链”,精准掌握党员动态。信息是党员管理的基础。构建全面、准确、及时的党员信息库,通过“一人一档”的方式,详细记录党员的基本信息、工作经历、教育培训等情况。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如大数据、云计算等,对党员信息进行智能化管理和分析,实现对党员动态的精准掌握。在完善“信息链”的过程中,加强与流动党员的联系和沟通。通过建立流动党员台账、发放《流动党员活动证》等方式,确保流动党员能够随时接受党组织的管理和教育。利用微信、QQ等社交媒体平台,建立党员交流群,方便党员之间的信息共享和交流。
深化“教育链”,提升党员素质能力。教育是党员管理的核心。构建多层次、多形式、多渠道的党员教育体系,通过举办培训班、开展在线学习、组织读书会等方式,不断提升党员的政治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在深化“教育链”的过程中,因材施教、分类指导。针对不同领域、不同岗位的党员,制定个性化的培训计划,确保培训内容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同挖掘身边的优质教育资源,如组织党员参观红色教育基地、邀请优秀党员分享经验等,增强教育的感染力和说服力。
优化“制度链”,强化党员管理监督。制度是党员管理的保障。构建科学、规范、有效的党员管理制度体系,通过完善党员考核评价机制、建立健全党员监督体系等方式,确保党员能够严格遵守党的纪律和规矩。在优化“制度链”的过程中,发挥制度的约束和激励作用。通过设立党员奖励基金、评选优秀党员等方式,对表现突出的党员进行表彰和奖励;同时,对违反党的纪律和规矩的党员进行严肃处理,形成鲜明的导向和警示作用。
强化“服务链”,增强党员归属感。服务是党员管理的关键。构建全方位、多层次、人性化的党员服务体系,通过提供政策咨询、技能培训、心理关怀等服务,增强党员的归属感和幸福感。在强化“服务链”的过程中,整合各方资源,搭建党员服务平台。设立党员先锋岗、开展党员志愿服务活动等方式,引导党员积极参与社区服务、扶贫帮困等公益事业;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为党员提供政策咨询、法律援助等全方位的服务支持。
构建“互动链”,促进党员与党组织双向奔赴。互动是党员管理的活力所在。构建党员与党组织之间的互动机制,通过定期谈心谈话、民主评议党员等方式,加强党员与党组织之间的联系和沟通;同时,鼓励党员积极参与党组织的决策和活动,为党组织的发展贡献力量。在构建“互动链”的过程中,发挥党员的主体地位和作用。设立党员建议箱、开展党员提案活动等,鼓励党员为党组织的发展献计献策;加强对党员意见和建议的反馈和处理,让党员感受到自己的参与和贡献被重视和认可。“链上发力”推动党员管理机制“提质增效”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我们从多个方面入手,不断健全和创新。通过完善“信息链”、深化“教育链”、优化“制度链”、强化“服务链”和构建“互动链”,我们可以进一步提升党员管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为党的事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