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传西汉时,汉武帝祭祀古南岳天柱山,途中经过大别山,当他登上了大别山主峰后,观赏了南北两侧的景色,不禁感叹道:“山之南山花烂漫,山之北白雪皑皑,此山之大,果别于他山也!”
随行的伟大史学家司马迁(公元前145—公元前87)记录了这件事,从此,大别山名声大振。
举水河有着更为悠久的历史,它发源于大别山南麓,是长江主要支流之一。举水所孕育的人类文明,我们可以寻觅到7000年以前的新石器时代早期。
山河壮美,儿女多情,幸甚至哉,歌以咏志。作家别山举水就生在大别山,长在举水河,他的《人生处处总有相思凋碧树》这本书,用真挚的情怀描述了家乡的那些山,那些水,那些人,有如血脉浓厚的亲情,质朴醇厚的友情,还有如嫩芽初绽的爱情,平凡故事背后隐藏的是一颗虔诚执着的心,读后让人热泪盈眶。
别山举水,原名黄亚洲,生于七O年代,湖北麻城人,简书散文专题第一签约作者,美篇签约作者,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他的文字朴实,富有真情,擅长于写乡土类的散文和小说,曾被东莞电台和武汉电台多次播出。公众号文字曾被《读者》《青年文摘》转载;电子书《生命中不得不谈的情》在多看阅读,豆瓣阅读,亚马逊等平台热卖。目前在简书已公开文字108万多,感情真挚,打动人心。
2018年底,别山举水老师的新书——散文集《人生处处,总有相思凋碧树》出版上市,如一个孩子的新生,给广大读者带来几多欣喜和感动。因为一直崇拜别山举水老师的文笔,我第一时间找到这本书的电子版阅读,内心被深深触动。
别山举水老师的《人生处处,总有相思凋碧树》这本书目录共分六辑,分别为:那些故园味与情,那些故人情与思,那些故土思与恋,那些故事恋与怀,那些故里怀与盼,那些故乡盼与梦。每一辑的标题之间首尾蝉联,结构整齐,语气贯通,环环相扣,这不是顶真的妙用吗?细微处可见作者对写作的用心和对文字的虔诚。
闻一多先生曾提出诗歌的“三美”理论,对中国现代新诗的健康发展做出了特有的贡献。文学艺术是相通的,在别山举水老师的散文集《人生处处,总有相思凋碧树》中,同样可以看到“三美”的影子:
音乐美
《扑入你的胸膛,抓起一把希望》这篇散文,从题目开始到文章结尾,有时隔行押韵,有时句句押韵,读来抑扬顿挫,琅琅上口。长短句相间,节奏感和韵律感很强,读来有“大珠小珠落玉盘”的音乐美。读别山举水老师的散文,让人有歌唱的冲动。
选择其中一段,你可以读来试试:
“虽然这条路我走了又走,虽然依旧看不到希望,虽然时间永世流淌,虽然岁月总在变幻模样,可我想要的,依然如美人在墙。似乎够得着,摸得着,但她从来不属于我,夜未央,从来不会为我将灯点亮,从来不会为我铺床,掬一瓣月光,陪我在梦里地久天长。”
《为你守候》中一段:
“你在何处漂流,能否倒映出我的消瘦。你在何处回眸,能否看透我的忧愁。你在何处驻守,能否听见我的喋喋不休。”
也许是对梦想的追而不得,也许是对心爱之人的痴痴想念,也或许是对故园的眷眷深情,这样美这样细腻的文字,只用来看和思考其背后的意义是不够的,它天生是要你读出来的,或者是可以配乐歌唱的,普通的文字经过作者的组合,就有了如诗的韵律,如歌的行板。
绘画美
《恋情书》第一句:
走着去年的路,看着去年的花,想着去年的心思,却遇不到去年的人。
作者没有写路的宽窄长短,没有写花的鲜艳芬芳,浅白的文字,清淡的描写,却拨动了读者的万千思绪,“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的情景赫然出现在眼前。
《稻草人》中这样写道:
“这是一种紫色的葡萄,成熟后,一挂挂如珍珠,有鸽子蛋那么大。现在还是青色,半透明,有极少数已染上一层薄薄的浅紫色,带着娇羞,隐藏在绿叶后面。”
紫色,青色,半透明,浅紫色,颜色不同的葡萄跟绿叶相映,眼前仿佛出现一幅水墨画,带着娇羞隐藏在绿叶背后的葡萄,恐怕是印象里最惹人怜的吧!
都说诗画同源,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别山举水老师的散文里同样有一种色彩感,画面感。
建筑美
在诗歌里,建筑美是指诗句形式要匀称整齐。在散文中,这自然很难做到全篇句式的匀称整齐,但是,这样的语句在别山举水老师的散文中并不少见。
《我喜欢坐在靠窗的位置》全文十段,每段都以“我喜欢坐在靠窗的位置”开头,写尽了坐在这个位置的神情和心思,不得不佩服作者对生活的观察力。
“从此,举水不击淮河岸,别山不再恋秦关。纵使山枯水寒,纵使山塌水淹,纵使楚人泪漫天,只在心里边,自怨叹。”
很多时候,这些句子都是以对比,比喻,排比的手法或者两者连用的方式出现,如海上掀起的波涛直面涌来,一浪接一浪,一浪高过一浪,气势恢宏,美丽壮观至极,不禁让人反复朗读,回味无穷。
别山举水老师自高中毕业后,辗转多个城市,为生计奔波,却从未放弃对文学的热爱和追求。他曾说过:“在长长的文字梦里,曾叫过耕夫,浪子之类不知天高地厚之名,只因老家在大别山与举水河之间,一直感恩于故乡的养育,故取名别山举水。大别山是一片红色的土地,有英雄之气,举水河曲折蜿蜒,尽显柔媚,我对这个名字非常喜欢,可别山可举(掬)水,侠骨柔情,刚柔并济。”
一直流浪在城市的边缘,妄图走进文字的中心,我想,有故乡情家园梦的人,感情是不会枯竭的。别山举水老师必将实现他的文学梦,他用心写字,以情动人,《人生处处,总有相思凋碧树》只是梦的开始,山水共为证,苦心人天不负,有志者事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