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面食在中国,中国面食在山西

世界面食在中国,中国面食在山西

       面食在山西按照制作工艺来讲,可分为煮制、蒸制、烹制三大类。就有据可查的煮制面食,在山西就有280种之多,名目繁多,山西人将面团捏卷搓拉出神入化,或以刀工手法命名、或以制作工具命名、或以面食形状命名、或以面食的不同浇头和味道命名,真有一种百花齐放的感觉。毫不夸张的说,山西人在餐桌上无面不食,无面不欢。

刀削面   

        山西最负盛名的面食当然是刀削面。山西刀削面同北京的打卤面、山东的伊府面、河南的鱼焙面、四川的担担面,同称为中国五大面食名品,名扬海内外,享有盛誉。

       关于刀削面还有一个传说:蒙古鞑靼侵占中原后,建立元朝。为防止"汉人"造反起义,他们将家家户户的金属全部没收,并规定10户用厨刀一把,切菜做饭轮流使用,用后再交回鞑靼保管。一天中午,一位老婆婆和好面后,让老汉去取刀,结果刀被别人取走,老汉只好返回。在出鞑靼的大门时,老汉的脚被一块薄铁皮碰了一下,他顺手捡起来揣在怀里。回家后,锅开得直响,全家人等刀切面条吃,可是刀没取回来,老汉急得团团转,忽然想起怀里的铁皮,就取出来说:就用这个铁皮切面吧!老婆婆一看,铁皮薄而软,嘟囔着说:"这样软的东西怎能切面条?"老汉气愤地说:"切不动就砍。""砍"字提醒了老婆婆,她把面团放在一块木板上,左手端起,右手持铁片,站在开水锅边"砍"面,一片片面叶落入锅内,煮熟后捞到碗里,浇上卤汁让老汉先吃,老汉边吃边说:"好得很,好得很,以后不用再去取厨刀切面了。"这样一传十,十传百,传遍了晋中大地。后来朱元璋建立明朝,这种"砍面"流传于社会小摊贩,又经过多次改革,演变为现在的刀削面。


       传统的操作方法是一手托面,一手拿刀,直接削到开水锅里,其要诀是:"刀不离面,面不离刀,胳膊直硬手平,手端一条线,一棱赶一棱,平刀是扁条,弯刀是三棱。"要说吃了刀削面是饱了口福,那么观看刀削面则饱了眼福。餐饮行业的削面高手每分钟削118刀,每小时可削25公斤面粉的湿面团,看得人眼花缭乱。

"一叶落锅一叶飘,

一叶离面又出刀,

银鱼落水翻白浪,

柳叶乘风下树梢。"

        大饭店的面案厨师可以一团面顶在脑袋上,一手一把刀双手开工将面削进4~5米远的大锅里,成为一种艺术表演形式。好多餐馆的刀削面制作时一般都是明档操作,过程本身就是一种就是艺术体现。


剪刀面

       因制面工具用剪刀而名,又因剪出的面条呈鱼形,亦叫剪鱼子,其制法起源于隋末。民间相传,太原公子李世民读书练武、聚才谋义,武士彟慕名拜访,时值晌午,李世民私留书房用餐。正在裁衣的长孙氏来不及备饭,急和面团用剪刀细细剪下,煮后呈食。武士彟叹曰:纷乱当世,公子大略;面如天下,亦当速剪。后来李世民父子起兵大唐故地晋阳,以"剪面"之势攻取长安,统一了山河。后来杜甫身处藩镇割据,有诗 "焉得并州快剪刀,剪取吴淞半江水",一言睹王宰作画如剪裁风景,二言思太宗英武盼朝政一统。


       太原自唐以来,有快利的剪刀,剪出的面条犹如吴淞江水中的银鱼,不仅汉族民间喜食,还成为历代御面。《字锦》记有:"柳公权以隔风纱作《龙城记》及《八朝名品》,号锦样书以进。上方御剪刀面、月儿羹,即命分赐公权。"可见唐代剪刀面已成为御面了。《中国历代御膳大观》也记明代御用面制品有剪刀面。清代太原,剪刀面多在市肆摊点经营出售。在祁县当地,传说乔贵发走西口,常年不在家,妻子思念丈夫,每日中午都吃剪刀面,其意永远剪不断对丈夫的情感,倒有几分"算空有并刀,难剪离愁千缕"之意了。民国年间,太原的新美园、桃园春、全晋号、正大饭店等均以剪刀面作为山西的花色面食,玉手剪面,台蘑烹汤,鲜香无比。


剔尖

     《传统面食》载,唐贞观年间八百里秦川大旱,李世民急火攻心,魏征荐绵山高僧田善友旨令祈雨,后大雨倾盆解救了庄稼济助了万民。李世民为报祈雨之恩,带领满朝文武赴绵山还愿,皇妹八姑亦随同前往,叩拜五龙圣母为师不愿再返长安,在绵山诵经修行为乡民采药医病。一日,八姑为一患病老妪配药、做饭,和面时软了加面硬了加水,最后还是将面和得稀软,眼看锅中水开,八姑急中生智,随手拿起一块木板将软面团放于板上,用一根筷子试着往开水锅中拨,竟拨出了一根根面条,煮熟盛碗老妪吃得上口,就问:"孩子,这叫什么?"八姑将"这"误听为"你"字,脱口说:"叫八姑。"老妪误听为"拨股",从此就有了"拨股"面,就是最早的剔尖。


剔尖面

        如今民间把和好的面置于用专业工具或大盘内,用筷子或工具沿盘边剔拨,面呈鱼肚形,所以又称拨鱼,又因此面条呈两头尖,所以又称"剔尖"。这种面食操作别致,筋软爽口,特别之处在于面软易于消化,适合孩子、老人食用。

剔尖制作过程

猫耳朵

       据传,清乾隆皇帝下江南,一次微服乘一叶小舟赏玩西湖。游得兴致勃勃时,天忽然下起了小雨,众人连忙避雨于小舟船舱内。大家等啊等,可是雨越下越大,下了许久都不见停。几个时辰过去了,乾隆皇帝又饥又饿,忍不住问老渔翁有否吃食。老渔翁告诉乾隆有面但没有擀面杖,做不成面条。正发愁之际,老渔翁的小孙女说:“没有擀面杖,我来用手捻。”于是小姑娘动手将面捻成状似小花猫的耳朵,小巧可爱。她把这形状怪怪的面下锅煮熟后再浇上鱼虾卤汁端给乾隆吃。乾隆觉得面的形状不同寻常,玲珑别致,吃后更觉得回味无穷,赶忙问小姑娘这叫什么面,小姑娘回答说是猫耳朵。


擦尖

      “擦尖”也叫“擦蝌蚪”,是山西久负盛名的传统面食。清代《乡言解颐》卷四中有“蝌蚪子”:“麦、菽二屑各半,和面,用木床擦入沸汤中,熟而捞出,拌卤食之……蝌蚪子者,象形也。此山西后人食法,又曰格豆子,则音之伪也。”该资料虽然讲的是山西名食“蝌蚪子”,用料与宋代不同,但其制法是相同的。由此可推断山西擦尖始创于宋代,兴盛于清朝。


       制作擦尖要用体现山西百姓智慧的特殊工具——擦床。擦床有大小之分,大的长度约有1.2米左右,小的只有0.5米左右。擦床床架是木制呈井字形,中间开长形口,口上放置擦尖拍子。擦尖拍子为铁制或者铜制,呈凸形,岫面上开密密麻麻整整齐齐的小孔眼,孔呈扁圆形如月牙,多如鱼鳞。四边缘凸起,嵌在床架上,上下须严丝缝合,否则不能操作。



        使用擦床时,将白面高粱面加水和成软面团,把面团放在擦尖床上(擦尖床须搭在滚沸的水锅沿上),左手按床架,右手握面团用手掌心推压把面一下下擦到沸水锅里,煮熟用笊篱捞出盛放在碗里。山西人情有独钟的把高粱面叫“红面”,所以也叫“红面擦蝌蚪”(平遥俗称“擦格斗”)“红面擦尖”。在山西晋中,擦尖已经成为家常主食,主妇们擦面时,手法娴熟、气定神闲、操作自如,一团面在她推揉压擦几十秒之后便能成为一碗香喷喷的面食。

        在平遥古城的洪武记饭店,招牌之一就是——擦圪斗,可能是方便顾客理解吧,菜单用了通俗叫法“擦面片”,这是山西平遥的面食代表,地方特色浓郁。

包皮面

       包皮面,又称夹心面。相传有位婆婆在家务活上经常给儿媳妇出一些伤脑筋的"难题"。一天,她让儿媳用白面和豆面擀面条,条件是不能将两种面事先和匀,而在吃的时候要有均匀感。这位聪明的媳妇并没有被婆婆的题目所难倒,做成了两种面粉组成的包皮面。她先将豆面和白面按1∶1的比例准备好,用温水将白面和豆面分别和好。然后将豆面团揉成球状,白面团擀成饼状。最后用饼状的白面把球状的豆面团包住,压扁擀制成面条。流传至今也成为一种独特的面食做法。


拉面(扯面)

       单就面食的制作方法来讲,拉面就很宽泛了。著名的兰州拉面、河南烩面、陕西油泼面,其面条的制作都是拉扯,但是因各自汤底和浇头的不同就形成了不同地域不同名称的美食。


       三晋传统说“拉面”,又叫抻面、甩面、扯面等,是山西传统的面食之一。其源于何时尚待研究,传说起源于山东烟台福山区。但在山西历史也很悠久。据清末人薛宝辰所著《行素食说略》记载:“当时在山西、陕西一带流一种“桢条面”,以其和水面,入盐、碱、清油揉匀,覆以湿布,俟其融和,扯为细条,煮之,名为桢条面,作法以山西太原平安州,陕西朝邑、同州为最,其薄等于韭菜,其细比喻挂面,可以成三棱子,可以成中空之形,耐煮不断,柔而能韧。”山西晋中南一带的大盘鸡里面的面条就很多是拉条子一根面或者是扯面宽带面。


饸烙面

       饸烙这种面食早在1400多年前就已经有了雏形,先祖们起初是用牛角钻6-7个小孔,孔如粗麻线大小,面糊放入牛角内,落入沸水锅中煮成面条。据说,清朝康熙年间,康熙皇帝指派专人对全国风味小吃进行摸底统计,而"河漏"也被作为其中一种上报朝延。一天,康熙按图索骥寻找名吃时,看到“河漏”。因其名字古怪而引起注意,随命人依法炮制。吃后对其独特的风味赞不绝口。但因名字“河漏”之谐间与治理河道不协调,心中不快,挥笔把“河漏”改为“饸饹”。这样一来做工讲究,味美价廉,备受民众喜爱的饸饹面,就成了我国北方地区独特的风味名吃。

       还有一个古老的传说:商纣王听闻苏护之女苏妲己相貌奇美,下诏纳其为妃,苏妲己就由其兄嫂护送前往国都朝歌,途中路经获嘉,下榻于当地驿馆,妲己之嫂颇通玄术,夜观天象知道会有妖魔不利于妲己,于是下厨用面粉佐以祛邪镇灾之物作了一碗面,亲自给小姑妲己端过去,走到门口,已经晚了一步,正好看到受石矶之命来秽乱殷商的九尾狐狸精正在吸取妲己的元神,其嫂法力有限,眼睁睁的看着九尾狐狸幻化成妲己模样,与妲己肉身合二为一,惊恐的说不出话。假妲己笑吟吟的问嫂嫂所端面食叫何名字,妲己之嫂见天命如此,痛心疾首,只是喃喃道“活啦,活啦……”于是演变为今天所称的“饸饹”。


      饸饹成为了山西民间常做的一种家常面。先把和好的面放入特制的"饸饹床"内,反复泵压手柄,器具压迫使面条从饸饹床下方的许多小孔压出,待压到一定长度后用刀或薄铁片把面条截断,下进锅里煮熟后配上各种浇头或打卤食用。起面速度快,味道可口,而且颇具观赏性。后人研制开发出简易工具制作饸烙面。


      山西北部内蒙古中部也用莜面来做饸饹吃,蒸熟后热的莜面饸饹可蘸肉卤或炖菜食用。

切疙瘩(揪片)

       平遥当地的“切疙瘩”和其他地方通常所说的“揪片”其实是大同小异的,前者小且厚,后者较大稍薄。其名就是由制作方法得来。家常吃的切疙瘩,可以先把面擀成筷子厚薄的片,然后再用手切,切的手法有两种,一种是用指尖下压,另一种是用指尖上挑。切的最美的就是指尖大小,厚薄均匀,大小一致。也可以是和好面之后手撕切疙瘩,把擀面的过程省了,直接用手指撕切疙瘩。这个技术要求更高些,一般新手是做不好的,要求手指功夫过硬的,才能切的很匀称的,一般是边切疙瘩边把面转圈撕薄的。如果把面擀得比较薄,撕得比较大的切疙瘩,就是所谓的“揪片”了。



打卤面(手擀面)

       要做打卤面,就必须要做好手擀面,和面基本上面粉和水的比例是2:1,如果加鸡蛋,水就要相对的再少一些,手杆面的面要和得硬一些,吃起来比较有嚼劲而且下锅后不会变成面汤。面和好后,铺上抹布或盖上盖子醒30分钟,期间可以准备卤。打卤面卤的做法多样,风味不一,用料也多种多样,随用料、做法不同,亦有不同风味。分"清卤""混卤"两种,清卤又叫氽儿卤,混卤又叫勾芡卤,做法固然不同,吃到嘴里滋味也两样。打卤不论清混都讲究好汤,清鸡汤白肉汤羊肉汤都好,顶呱呱是口蘑丁熬的,汤清味正,是汤料中隽品。氽子卤除了白肉或羊肉香菇,口蘑,乾虾米,摊鸡蛋,鲜笋等一律切丁外。面饧好后,把大面团分成手掌大的若干小份,取一份擀成厚度为2-3mm均匀的面饼,面饼上多撒匀面粉,折叠起来,用刀把折好的面饼均匀切成小条、把面条抻开,就可以下锅煮了。面出锅,浇上卤,就是一碗打卤面了。


        以上煮制面食,需要配以调和才能算是一碗可以食用的面,而面食的调和(即臊子或浇头)也是多种多样,有西红柿鸡蛋调和,浇在面上,清香红润,很能引起人的食欲;炸酱调和,是用干黄酱和猪肉丁同炒制成,浓香扑鼻;鸡汤调和选用土鸡鲜汤,配以木耳、金针、香菇、蒜薹段制成,先在面上撒上芫荽,再浇鸡汤调和,色泽艳丽,汤、面相得益彰;老汤羊肉调和,香而不膻、暖胃驱寒、滋阴壮阳。此外还有小烧肉调和、烩菜调和、糖类调和、怪味调和等,家常做法更是层出不穷,就得个人口味而定了。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1,639评论 6 492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0,277评论 3 385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7,221评论 0 348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6,474评论 1 283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5,570评论 6 386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9,816评论 1 290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8,957评论 3 408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7,718评论 0 266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4,176评论 1 303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6,511评论 2 327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8,646评论 1 340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4,322评论 4 330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9,934评论 3 313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755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987评论 1 266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6,358评论 2 360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3,514评论 2 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