喔,好久没有更新过文章了。
虽说意料之中,但还是有一捏捏的羞耻感。
这段时间,过过年、准备准备面试、远程工作工作、想想论文,当然,还是自己玩的太多,体验了一把最后的假期放纵时光。一直想写点什么东西,但一直没想到什么好的主题。
最近,可能是玩得太久了,突然有了学习的欲望,但面临一堆要做的任务,而太多想学的东西,暂时还没有计划好自己的时间。不过这倒让我想起了今天的主题,分享一下我学「双拼输入法」的一些经验。
01 为什么要学双拼
可能大部分人平时在电脑打字使用的输入法都是全拼,每个汉字都需要输入完整的拼音,比如「床」这个字就要输入「 chuang 」,需要点击 6 下键盘。而双拼就是把每个汉字的拼音都分为了声母、韵母两部分,每个声母和韵母都用键盘上的一个字母表示,所以每个汉字都只需要点击两下键盘就可以打出来了。比如「床」用双拼输入法只需要输入「 ID 」就可以了,其中「 I 」=「 ch 」,「 D 」=「 uang 」。
这样做的好处是,对于一些拼音很长的汉字,比如「 chuang 」、「 liang 」、「 zhong 」等,不用打出完整的拼音,两个字母就可以代替,可以提高打字的效率。另外,因为每个汉字都是需要敲击两下键盘,当你在输入一些较长的文字时,更有节奏感,比全拼的输入也更流畅,尤其是写文章时,体验比全拼要强太多!
当然也有不好的地方,就是当你熟悉双拼输入的时候,再用别人的电脑打字(全拼),会不大适应。但相信你如果适应了双拼,就不会再想换回全拼了。其他方面,比如错字率呀,其实是和全拼差不多的。
(我学双拼,是在某一个上班划水的下午,突然产生了学习的欲望,就了解一下,开始觉得没必要,毕竟于我而言全拼的打字速度已经够用了。不过后来看到一句话,现在的年轻人逃避学习一些新东西,和我们的父母逃避学习智能手机、电脑的原因其实是类似的——怕麻烦,懒。我觉得「麻烦一会儿就可以学到受益很久的技能」是一件很划算的事儿,也不想给自己贴上怕麻烦的标签,于是就把原本已经关闭的教程重新打开了。这也果然没有让我后悔。)
02 咋学双拼
两个步骤,1、记住双拼键位图;2、练习练习练习。
上图就是微软双拼的键位图(忽略汉字)。其中红色的大写英文字母代表键盘字母;黑色拼音代表「该按键对应的声母」;青色拼音代表「该按键对应的韵母」。所以想要打出汉字「床」的话,其拼音是「 ch 」、「 uang 」,对应键位图中的「 I 」、「 D 」。只要记下来这个图,你就会双拼了,是不是特别简单!
当然,死记硬背还是有些低效的,所以网上流传着一些口诀,可以帮助记下键位图。
1、声母、韵母在同一个键位上,且可以构成音节:(大写代表键位)
M-ian(棉) Q-iu(球) X-ie (鞋)
G-eng(更) S-ong (松) R-uan(软)
ch-I (吃) H-ang (航) sh-U (淑)
F-en (芬) K-ao (靠) N-in (您)
L-ai (来) zh-ui[V](追) Z-ei (贼)
口诀:棉球鞋、更松软、吃航、淑芬、靠您来追贼。
2、声母、韵母在同一个键位上,但不可以构成音节:
这里记住几个词就可以了:哇( ua )呀( ia )、特( T )约( ue )、怂( S )恿( iong )、汪( uang )洋( iang )、次( C )要( iao )、违( ui )约( ue )、批( P )云( un )、吉( J )安( an )、北( B )欧( ou )。
3、如果是没有声母的汉字,比如「啊 ( a ) 」、「哦 ( o ) 」等,需要使用字母 O 来代替声母,先点击「 O 」再点相应的韵母按键。比如「爱」就输入「 O 」、「 L 」。
口诀只是在开始帮助你快速记忆键位的一个方式,前期口诀还是蛮有用的,但后期更重要的是不断的练习。我当时是把键位图打印下来贴到桌子上,忘记了就看看,现在口诀我已经记不起来了,却依然可以熟练地使用双拼。
从全拼转到双拼一开始会有一段非常别扭的时间的,你可能几分钟就记下来了键位图,可是需要几天去适应它,这几天里你可能打字非常慢、非常别扭,但一旦熟悉了,你自己都会骄傲的!
反正在家大把时间,学学双拼呗,在写论文的时候,让双拼输入法帮助你键字如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