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日子,参加了大学同学毕业十周年的聚会。对于有娃的我们,都说参加聚会就像放假,终于可以做回自己了。晚餐上,当薇薇聊到育儿神器——竹条,我们开玩笑说:“你舍得打啊?”她淡定地回应,舍得啊,只是她婆婆不舍。每次教育孩子都很夸张,如果是她教育,她老公负责拦着她婆婆;如果是她老公教育,则她拦着婆婆。那场面像是出演了一场电视剧。
经薇薇这么一说,阿蓉也感同身受,每次要教训她女儿,她公公就会护着说:“不能打我孙女,要打你就打我。”那场面相当霸气,所以每次教育都无果而终。
燕子也无奈地说,每次要打她女儿,她婆婆就在旁边边哭边说:“怎么会有这么狠心的妈妈!”这个婆婆也是狠角色,用自己的哭声,让晚辈束手无策。
听着她们各自说着公婆干预教育孩子的奇葩事,我在大笑之余,不禁为她们捉急。当自己的孩子,自己却不能做主教育时,“聪明”的孩子很容易钻空子,这对孩子的成长并不是件好事。
诚然,对我们80后来说,有长辈帮忙带娃是件幸福也比较省心的事。但在育儿的路上,渐渐会发现,最大的绊脚石就是帮了我们大忙的长辈。长辈往往成了孩子的保护伞,使得有些孩子无视父母的权威,屡屡挑战父母的耐性,这大概也是熊孩子越来越多的原因之一吧!
这让我想到了住我楼下的邻居,她是我见过的比较特别的奶奶。大多爷爷奶奶辈都是宠孙子的,甚至唯孙子是从,但她却不是这样,可以说是长辈中的另类。她告诉我,儿子或者儿媳妇在教训她孙子时,她不会心疼,甚至会躲得远远的。如果孙子来找她哭诉,她不会偏袒他。她说:“他们教训儿子,我如果参与,孙子就会觉得有靠山,永远不会意识到自己错在哪?这样一来,孙子会更加无法无天。更何况他们在教育自己的孩子,我管不着。”
为如此开明的奶奶点赞,能做到如此得体退出的长辈并不多。在老人家的眼里,孙子辈的问题都不是问题,所以,当看到儿子儿媳教育孙子孙女时,总一厢情愿地认为小题大做,从而一味地护着孙子孙女,甚至为此上演“一哭二闹三上吊”的丑剧。
记得优优两岁左右,因她的无理取闹,我很生气,想要教育她。可她奶奶却要抱走,试图用好吃的好玩的转移她的注意视线。我很严肃地对婆婆说:“妈,当我在教育她时,请你不要参与。你这不是帮她,是在害她,知道吗?”婆婆不会讲普通话,对普通话也只能一知半解,但看我一本正经的样子,虽然还想参与,但还是放弃了。所以直到现在,如若我要教育优优,婆婆一般不敢吭声。
如果你一开始就没有把自己的权限明确,那么在育儿问题上或多或少都会有阻力。想要在育儿的路上更加顺利,则需多方努力:
1.重中之重,把握育儿的主动权
无论你是什么身份,什么地位,最主要的还是妈妈或爸爸的角色。都说“父母是孩子的榜样”。因此,无论怎样,都要把握育儿的主动权,而不是有老人带,自己什么都不管。别等到发现大的问题,想管时,发现孩子不听你的,长辈对你的育儿方式也抱怨连连。
2.列出目标清单,让祖辈得体的退出
无论是祖辈还是父母,都是为了孩子能健康地成长,所以,祖辈父辈可以一起列出希望孩子成为怎样的人的目标清单。如此一来,当发现存在与目标偏远的大问题,父母来教育,祖辈得体的退出,会让教育事半功倍。
3.大原则不放手,小方面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王芳老师在《最好的方法给孩子》一书中提到:老人家带孩子不是义务,而是帮忙。因此,她建议“求大同存小异”。而我的理解即是别太苛刻,做到“大原则不放手,小方面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多感恩祖辈带娃之累,祖辈也会理解你育儿之苦。
4.祖辈父辈同心、协作最重要
有一句教育名言这样说道:教育孩子要用一个村庄的力量。其实,在隔代教育中尤为如此。为了更好地弥补隔代教育的弊端,祖辈与父辈更应当相互协作,在教育问题上互相沟通,互相学习。
5.祖辈父母应该不断学习,树立正确的育儿观
没有人天生就能做好父母,育儿应先育己。而祖辈的育儿理念也已跟不上时代的变化,更需学习。诚然,祖辈们知道不能打孙子孙女,但仅是因为心疼,而不是在于有多先进的育儿理念。而父母明知道打孩子不好,却还是沿袭上一辈的“棍棒底下出孝子”的模式。因此,只有祖辈父母不断地学习,无条件地接纳孩子,管理好自己的情绪,让孩子在立规则的环境下快乐成长。只有树立正确的育儿观,祖辈父母在育儿路上才会应付自如,而不是矛盾重重。
上海名师朱煜老师说:“家长坚持住了,孩子就成功了。”希望家长们在育儿的路上坚持自己该坚持的,放手该放手的,明确方向——我的孩子我做主,做到育儿先育己,与孩子共成长。最后借朱煜老师的话与大家共勉:“由于中国式教养的特殊,在家庭中,父母、祖父母彼此最好达成共识,各自发挥作用,让孩子在一个和谐的环境中慢慢地正常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