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韩昇《史记》百讲,学习笔记系列044-6
公子光的野心
余昧的儿子僚当上吴王,就引起了公子光(?—公元前496年,公子光即吴王阖闾,公元前514至前496年在位)的强烈不满。公子光是诸樊的儿子,他认为兄终弟及的继承办法,余昧应该把王位回归到长兄诸樊的儿子,也就是传给自己,重新开始新的一轮的兄终弟及过程。
这当然是他个人的想法,因为传到第二代,每家都有很多子女,如何传承呢?各家有各家的说法,我们是没有办法去判定谁对谁错。但从这里可以看出,兄终弟及继承制它本身破绽百出,最终是不可实行的。
公子光把野心深深地埋在内心里面,用他的王族身份积极为吴国作战,屡立军功,同时他积极地延揽人才,暗中培育自己的势力。公子光麻痹了吴王僚,每次遇到对楚国作战,他总是获得重用,打得有声有色。
楚国比吴国更早学习中原文化,国土大,军事强,但因为国王唯我独尊,蔑视人才,造成能人出走,帮助敌国复仇,伍子胥(公元前559年—公元前484年,字子胥,楚国人,以封于申,也称申胥)就是其中之一。关于伍子胥的身世,下一讲我们再介绍。他的父兄都被楚王杀害,怀着满腔仇恨逃亡到吴国,看到吴王僚就积极劝说吴国出兵讨伐楚国。
公子光在一旁大泼冷水,指责伍子胥为了报一己之私,挑唆两国争斗,对吴国来说毫无利益可言。
伍子胥被骂醒了,从初来乍到不知深浅,看懂了楚国内部错综复杂的政情,他收回了自己的主张,潜心观察,寻找机会。他看清公子光别有企图,就主动迎合,在社会上结交杀手,发现一名叫做专诸(中国古代“四大刺客”之一。专诸刺杀吴王僚之后,也被吴王僚的侍卫杀死。公子光自立为王,是为吴王阖闾,以专诸之子为卿)的勇士,介绍给了公子光,大受赞赏。伍子胥找到了自己攀援而上的机会,公子光也获得了谋士相助,伺机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