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次带领学生学习小说《智取生辰纲》,心里不禁想起自己多少年前上初中的一些往事。
《智取生辰纲》这篇小说,是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里的精讲课文。这篇精彩小说,节选自古典名著《水浒传》。在我的记忆中,这篇小说打从我当老师后这二十多年来,一直是初中语文课本的“宠儿”。
学生通过对《智取生辰纲》这篇节选小说的品读和学习,打开阅读《水浒传》的大门,进一步培养学生浓厚的中国古典名著的阅读兴趣。
从我多年上这篇小说的感触来说,学生对诸如《水浒传》这类古典小说的阅读兴趣,逐年在下降。尤其是近几年,体现的更是明显。我在讲台上讲得津津有味,眉飞色舞,而学生呢,听的是昏昏欲睡,不知所然。打从教室里安装了电子白板后,通过给学生播放有关《智取生辰纲》的影视片段,学生的阅读兴趣才稍稍有所改变。不过,这种改变有缺陷,学生对眼目所能看得见的影视剧感兴趣,却对文本的阅读,依然是静不下心,耐不住性子。
每每看到学生如此地对经典不“感冒”,我都会忍不住给学生讲我做学生时,是如何地阅读《水浒传》。
我上初中那会,物质条件极其匮乏贫困,好在精神生活却相当富裕。最能体现精神生活富裕的,当然是读书了。我不敢说我对读书能达到如饥似渴、废寝忘食的地步,但最起码是发自内心的热爱。那时,可供我阅读的书本少之又少,大多情况下,都是借书来读,甚至还抄过有些书本。
最早阅读《水浒传》,不是原著小说,而是连环画。
连环画,我们也叫小人书。可以这样说,我们那个时代爱读书的学生,大多都是从看连环画开始的。对于我们这些还是孩子的少年,阅读连环画最大的好处,就是图文并茂。看着那些线条优美,人物栩栩如生的图画,再配上图画下面生动传神的文字,我们这些小读者,都会迷的神魂颠倒,无法自拔。
我有一位初中好友,他家就有一整套精美的《水浒传》连环画。我俩的友谊,就是从看《水浒传》开始的。从第一集《高俅发迹》到最后一集《蓼儿洼》,我一本不拉地读完。读完后还不过瘾,为了能在同学们中间“卖弄”自己的学问,我竟然把《水浒传》一百零八个梁山英雄好汉,一字不落地包括姓名、绰号、星座全都抄在自己的一个精美本子上。
我们班有那么一伙像我一样“不务正业”的读者,我们几乎都有一本精美的笔记本,上面记着我们认为非常重要的“知识”。记在本子上还不行,我们还要像背诵古诗词一样,烂熟于心。一有时间,我们就围在一起,彼此“卖弄”谁记得东西多,大有华山论剑的感觉。
我记得,尤其是对《水浒传》相关知识的“比试”中,我独占鳌头,多惶不让,妥妥的学霸。说来奇怪,我把英语单词再怎么强记,死活记不住,而像《水浒传》里一百零八好汉叫啥,啥外号,干了些啥,我记得清清楚楚,如数家珍,怎么也忘不掉。这种铭记于心的记忆,持续力强劲,直到三十多年后的今天,我依然不减当年之勇,往往在课堂上,其强大的记忆力,把学生惊得一愣一愣的。
后来,我读了大学师范专业。一方面是专业学习的需要,一方面是内心热爱的驱使,在大学期间,我全面系统地阅读了《水浒传》。就这样,这部名著就死死地读进了我的心里,直到现在,还在滋润着我的精神世界。
作为一位受过经典名著恩泽的过来人,面对现如今学生羸弱不堪的阅读世界,心里万分着急。在我教育教学实践中,我想以自己的力量,现身说法,尽可能去感染学生,让他们走进书籍的海洋,快乐遨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