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和女友斗起了嘴,原因就是对下面这句话的看法不同。
“都这么大了,父母的话还听不听?”
她觉得自己离开父母在外没多长时间,相信父母的学识、经验比相信的自己感觉更为可靠,所以大事应该听父母的,爸妈不会害你,人生的道路走错了自己可负担不起。
我是觉得吧,都成年了,自己的路自己走,父母的话也就是听听,什么事儿最后还是自己做决定。
于是矛盾就来了。
她教育我道:“大事小事听听你父母的不行吗?父母把你养这么大背后的艰辛你能体会到吗?父母这么爱你怎么害你?以后的路你走错了怎么办?”
我开始反驳她:“你都这么大了,怎么什么事还是听爸妈的?你这么大了怎么还不独立啊?”
这背后是代表了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在中国传统社会,一个效忠的体系维系着社会的正常运转:在家要听父母的,父母不在了要听兄长的,无论是百姓还是士大夫都要效忠与皇帝。执政者在维系这个效忠体系以巩固他们的统治。汉代选官制度中的察举制,首先选择的就是“孝廉”之人,如果你连父母都不孝敬,怎么相信你会效忠皇上呢?这种思想在古人特别是士大夫的心里已经根深蒂固。当时燕王朱棣攻入南京城时,士大夫纷纷自我了断,有的甚至携带妻儿共赴黄泉,就是因为他们只效忠建文帝一个人。近代军阀难以形成强有力的力量,多少也与封建制度下效忠体的崩塌有些关系。所以,听父母的话,凡是问问父母也是顺理成章的事。父母对孩子的管教多多少少会受此影响,那些“尊重孩子的个性”“ 支持孩子的选择“的家长还占少数。
那么独立、富有个性的人就真的那么好吗?那可未必。听话的孩子往往会成为父母的小棉袄,虽然被父母管着,但也会感到自己被关爱;自由的孩子遇事不与父母交流,自身独立,父母的存在感却没那么强。所以独立的孩子与父母的沟通交流就会少很多,与父母的关系也就没有那么亲近。
那父母的话到底该不该听?这里我的观点是:自由与责任相伴,不后悔你当初的选择就好。
你可以选择翘课睡觉如果你觉得精力充沛是高效学习的基础,但你不要在期末后悔这学期又没有好好学习。
你可以选择与别人与众不同特立独行,只要你能忍受孤独。
小的选择是这样,人生的大道你亦可以自己一意孤行,只要你不后悔,就足够了。如果让父母选,只要你不后悔当时听了父母的意见,那也未尝不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