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适用对象
合上书本后,脑袋中对于书中很多细节基本记不住了,但是仍然感觉很有收获,这本书介绍了如何阅读书籍,书籍针对的是致用类书籍,如果是在休闲的时光,想随便翻阅一些书籍来打发时间,那么这本书中的方法完全不适用;或者需要通过考核的知识类图书阅读,这本书也是不适用的。一下的学习,均针对的是致用类图书。
二、收获
1、学习是为了解决问题
致用类书籍的学习,不需要通过专门的考试,这种学习如果用考试的方法来学,采取勾画重点,然后把重点收藏记忆,那么对于我们的生活,对于我们的行为、能力,工作业绩基本没有什么改变,话句话说,这种学习不具有有效性;如何使我们的学习具有有效性?需要我们将学习的已知知识,联系我们的生活、工作,将知识应用在我们身上,使知识能够影响和改变我们的行为,这样的学习改变我们的日常行为。学习应当以解决我们的问题,不断完善自身为目的,关注自身行为,而不是关注知识点。
作为老师,当你讲解一个知识点,学生能够很快掌握这个知识点,并且能够运用到同类型题目上,老师会点评说他——聪明;如果学生将这个知识点应用到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老师会点评说他——智慧;对于学习而言,应当成为一个智慧者,而不是聪明者。
2、学会解决问题
书中引用《杜拉拉升职记》中相关内容,对我印象很深;其中有一段是杜拉拉随着领导出差,领导针对性的询问杜拉拉问题,杜拉拉进行回答;在回答中杜拉拉做了很详细的分析,并且得到领导的认可;一般人看了这段话后,除了感慨杜拉拉的能力之外,可能并不会深入思考,随着赵周老师的分析,从中分析出,做一份汇报时,对细节的把握非常重要,但这还不够,一份好的,完整的汇报,应该包含以下四个方面:现象、观点、建议、预测;从这四个方面进行细节上的分析,便会让人感觉非常专业,以及考虑问题全面。
例:一位高三老师,当领导询问高三课程时
回答一:目前高三课程进行到哪一步,后期如何安排。
回答二:目前高三课程进行到哪一步,学生最近在本学科上学习状态,后期如何安排,。
回答三:目前高三课程进行到哪一步,学生最近在本学科上学习状态;为什么后期做这样的安排,针对学生最近的学习状态怎么看,后期如何安排,为什么这样安排,这样安排可能会遇到什么问题,可能会产生什么效果。
上述回答,会发现第三种回答是最全面的,也是显得最为专业的回答。
3、掌握一种学习方法——便签法
详细展示了RIA阅读方法,使阅读可以碎片化,可以与实际相联系,其中R代表阅读原文,I代表用自己的话重述知识,A代表将知识与自身相联系并应用到自身。以下为具体实例:
【R:阅读原文】非暴力沟通第二个要素是感受。心理学家罗洛.梅认为”成熟的人十分敏锐,就像听交响乐的不同乐章,不论是热情奔放,还是柔和舒缓,他都能体察到细微的起伏。“然而,根据罗洛.梅的叙述,大多数人的感受”像军号声那样单调“。
人们认为感受无关紧要的,重要的是各自权威主张的”正确思想“。于是,我们被鼓励服从权威而非倾听自己。渐渐地,我们习惯于考虑:“人们期待我怎么做?”
在一次研讨班中,一位大学生说,室友将音响的声音放得很大,他怎么也睡不着。我询问他当时的感受,他说“我觉得在晚上不该这么大声。”我提醒他,虽然他用“觉得"这个词,但他表达的是看法而非感受。他请他再试着表达感受,这一次,他说”声音太大了就没会打扰到别人。“我向他解释,这依然是看法非感受。他想了想,斩钉截铁地说”我没有什么感受。“
很明显,他有强烈的感受。不幸的是,他体会不到,更不用说表达它们了。体会和表达感受并不容易。
【I:用自己的话重述知识】
感受是其他人或事对于自身的情感影响,是遵循于自身的情感表达,窥视自我对于人或事物的认识而形成的心里认知;而不是以他人的眼光来看待我应该如何看待这件事情。感受的主题是自身以及引发感受对象,无他人观点的参与。
【A1:叙述自己的相关经验】
自身在日常生活中,往往不会表达自身的感受,遇到一些事情认为不管自己怎样看,对于已经发生的事情又无法改变,自己的感受便不再表达;就算表达也只是站在他人的观点或者说认为权威的观点下进行阐述。
我本人作为一名老师,会遇到多种多样的学生,在此举一例:现在进入高三冲刺阶段,还是会有学生不认真完成作业,本身会感到气氛,在交流的时候,通常会讲一大堆道理,告诉学生在现在这个阶段都还不自觉,还没有抓紧时间等等,基本没有表达自身的感受,说自身如何如何。
【A2:以后我怎么用】
在与人交流的过程中,有意识的加强自身对于感受的表达,在教学过程中,加强自身对于事物感受的表达,让学生明白他这样做,我是如何看待的;若学生没有按时完成作业,那么我告诉学生,这样的话我很焦急,以及很担忧。在生活中,也将自身的感受表达,利于相互的了解和理解。
对于《这样读书就够了》这篇文章,非常具有实用性,对于各个方面想提升各个方面能力,抽空余时间来完善自己,非常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