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有爱,你需要更多的“看见”。
是不是所有家长都喜欢“别人家的孩子”?
答案是否定的。
豹子女士的儿子正焕,就是传说中的“别人家的孩子”。学习成绩好,礼貌待人,乖巧懂事,有才艺......
但和邻居姐妹一起聊天时,豹子女士就像是一个缺少关爱时常抱怨的“怨妇”一样。
邻居不解,问她:姐姐家庭和谐,正焕品学兼优,为什么还唉声叹气的?
下一幕,正是孩子们放学回来的场景。
与正焕同龄的善宇,回来第一件事就是和他妈妈分享刚出的考试成绩还有今天在学校发生的事情。而后来的正焕只是和各位长辈打了招呼便想离开。
想起刚刚善宇妈妈骄傲地说着儿子和她之间是没有秘密的。
豹子女士不甘心地问他:儿子,你没有什么想说的吗?
他思考片刻后,应了句:嗯,我先回家了。
正焕的冷漠,让邻居们也哑口无言,大家似乎明白了她的“抱怨”。
豹子女士一直想了解这个性格木讷不爱表达的二儿子,想和他聊天却不知如何开口。
因为大儿子的身体比较弱,加上生活的重担,从前夫妻二人会更多地关心大儿子而没精力忽略了自己“正常健康”的二儿子。
这便导致了逐渐长大的正焕和父母的不亲密关系。
有很多家长也找我“抱怨”过,自己的孩子是挺懂事的。但不管是学校里的事还是关于自己的,都闭口不提,不报喜也不报忧。
孩子这样,你很难受吗?
孩子不说心里话,孩子不愿意分享自己的事,孩子长大后越来越不爱和家长聊天。
种种表现都反映着家长和孩子之间的沟通出现了问题,所以亲密关系不深。
有效的沟通在亲密关系中是至关重要的。拉近孩子与父母之间的关系,需要陪伴和理解。
很多家长会说自己忙,要做家务活要上班,但你可以利用每天吃饭、睡觉前、周末的时间来陪伴孩子。
相处过程中要把心打开,坦诚地用宽容的心去接纳孩子。定期和孩子谈心,不带自己情绪平和地和孩子交流,把沉淀在心里对对方做得不好或不满意的行为说出来。
要学会尊重和重视,先倾听孩子的心声,再表达自己的看法。
学校有什么发生吗?有什么需要我的帮助吗?有不开心想找人聊聊吗?主动关心孩子,了解他们的真实想法和感受。
建立情感连接,鼓励孩子,智慧的引导,有爱的管教,玩乐和幽默。用爱灌溉孩子,同他们一起成长。
多花时间和心思去观察孩子的个性、特质、态度和行为等,发现一些以前没注意过的地方。学会有意识地“看见”孩子,真正欣赏孩子,才能够和孩子建立更深层的情感连接。
与此同时,不要吝啬你的赞美,多表达对孩子的认可,让孩子得到信任与支持,也会更主动和父母交流。
最后,妈妈反省了自己曾经的忽略,正焕也开始明白妈妈的“抱怨”。
豹子女士鼓起勇气主动和他说:“妈妈什么都想知道,以后都告诉妈妈......你不知道妈妈有多羡慕善宇妈妈,就算不是全部,你考虑一下说几样,跟妈妈讲一讲。”
正焕一点一点和妈妈分享。
两人都在学习着,重新建立亲密关系。
因为深爱彼此,每句话都要好好说。
当孩子感受到父母足够的爱意、信任及安全感,亲子关系自然不会疏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