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国外现状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世界各国之间的政治、经济、文化的相互交融程度不断加深,其中文化的传播与交流对于国内外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影响日趋加强。宾夕法尼亚大学心理学教授Jennifer Zosh提出:“What I was really interested in arethe circumstances in which kids learn new words better.”译为我对儿童在什么样环境下学新词汇更感兴趣。也就是说低学段的学生完全可以开始认字,但是这种认字非常讲究技巧,如果死记硬背的话,对低学段学生的记忆力帮助不大,但是如果讲究引导的策略,那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使用引导的方式学习单词,比通过死记硬背学习单词的效果好。
二、国内现状
自2019年秋季开学起,全国义务阶段的小学语文教学将使用由教育部组织编写的教材。部编版的教材不同于以往的教材,识字教学先于拼音教学,开创了识字加油站等新模块。研究部编版教材在识字教学上的编写思路和创新点有利于教学的开展,结合学生学习教材的实际情况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识字兴趣。周瑾言在《统编语文教材的四大变化》中提到,部编教材的变化之一就是先学识字再学拼音。打开小学一年级《语文》课本,首先看到的是“我上学了”的栏目,在“我上学了”之后先编排了一个识字单元,之后才是拼音教学。这种变化非常清楚地定位了拼音与识字的关系,即识字是目的、拼音是手段。并且设立了单独的识字单元,集中识字和分散识字相结合,图文并茂将甲骨文和象形文结合,生动的展示了汉字的演变,同时无形中提高了学生的识字兴趣。目前国内学者周倩瑜在《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策略研究》一文中指出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少教师忽略了汉字音、形、义之间的连接以及识字与阅读的关系,以致出现音、形、义脱节,识字与阅读脱节等问题,可见现阶段小学生在识字学习方面还存在问题。国内学者杜雪婷在其最新发表的文章《小学语文识字策略》中明确指出在现阶段的小学识字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只是单方面地强调学生的生字记忆能力,并不注重培养学生的生字学习兴趣,也不注重讲授相应的生字学习方法,从而导致学生在主观上,产生厌倦学习生字的心理。中国教育部在发布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8年版)》对于低学段学生在识字方面的阶段目标明确表述为“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写字的愿望”及“对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可见对于低学段学生进行识字兴趣的培养是很有必要的。
三、评价及研究出发点
基于以上国内学者对提高低学段学生识字兴趣的现状分析并没有深入了解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与规律,本次关于小学低学段学生识字兴趣培养策略的研究意义是非常重大的,能更好的提高小学低学段学生的识字兴趣,提高小学低学段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与积极性,进而促进中华文化的传承与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