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作者自序>
这是一本构思了很多年的书,一直在自己的脑海中萦绕,挥之不去。今天才确定把名字定为《我不是朱元璋》,书名的用意一目了然,是他?是我?是你?还是其他的谁?一切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些是否真的存在,存在于人世间,存在于我们的内心,还是仅仅存在于我们曾有的不切实际的幻想。
序言是在提纲列完后就提前写的,因为作为无名小卒,是不可能也不会有大人物会给我或者这本书作序的,因为他们未必认可,我也不认识任何所谓的大人物,所以自己就想着提前写好,把自己心中的构想先写出来,安慰一下自己,也逼迫一下自己,让自有信心,有毅力,更有决心完成自己内心的一个梦想。
无论成功或者失败,曾经写过,努力过,用心过,无憾!
这些年,一直在努力地读书,读了很多杂书,也没有方向或者有的放矢,只是看到认为可能不错的就读,感兴趣的可以一气呵成读完,留下一些读书心得笔记;不感兴趣的就会草草了事,甚至半途而废,脑海中也不会留下任何印象,心中也无半点悔意,一切皆是随性而为,随喜而读,有心得的,无心得的。但客观而言,都是或多或少有些收获的,或许很多内容不留记忆,甚至早已忘记,但内心得那份充实与自信是之前所不曾拥有过的,而且越读越怕,知道自己的欠缺,自己的卑微,自己的无知,让自己心中充满敬畏,对文化的敬畏,对历史的敬畏,对人性的敬畏,对自然规律的敬畏。
写这篇序言的动机有以下两点:
一.澄清自己的定位。
我不是历史学家,不是哲学家,也不是文学家,更不是心理学家,所以如果真的有这方面的专家能在闲散之余翻过这本书,请以一种宽容之心来理解或者认可一位平凡读书爱好者的一点心得与体会。
我只能保证历史事件的真实性,肯定不能有历史学家的深度与广度。
我只能按照自己对世界的认知来判断对错或者优劣,肯定不可能有哲学家的深刻与独到。
我只能保证字句的朴实无华,肯定不可能有文学家辞藻的唯美与大气。
我只能写出作为小人物的一些真实内心感受,肯定不可能有心理学家的精准与细腻。
所以请给予一些对于无名之辈的宽容与宽恕,叩谢!
二.说明自己的构思。
读了很多历史,有一点心得分享.我们很多时候都是站在我们今天自己的立场去分析或者剖析历史人物,历史事件。
我们很多时候都觉得不可思议,这个人不好,这件事不对,他们当时的抉择为什么会如此荒诞?他们为什么会犯那样低级的错误?他们为什么那么傻缺?他们的眼界为什么那么低劣?他们的格局为什么会那么狭小?
我们很少能去思考一个问题:如果你自己就是当时的大环境大背景下的当事人,你真的会有今天这样聪明,这样睿智,这样有先见之明吗?过去的时代没有互联网,没有搜索引擎,没有电视,没有通讯工具,没有那么多书籍,没有那么高的教育水平,没有如此先进的交通工具。看不到,查不到,走不远,读不多,你真的还会有这么多的优越感和自信心吗?
我一直有个想法:就是假如时光倒流到过去的历史当下,我想知道当事人可能是如何想的?如何思考的?如何决定的?如何应对的?或许只是我的揣测,历史不会认可,也不会去有机会验证,只是写出自己心中的假设性的思考或者构想,写完自己的一个梦想,无论是非。
只是希望能找到心灵的相通者,大家能在读书的时候看到自己的一点影子。认可时会心一笑即可,无求赞扬,只求一点心通。
我们都是凡人,有痛苦,有悲伤,有烦躁,有失控,有犯错,有反省;而历史上的那些所谓大人物,我们只能仰望,但在我的内心深处,我认为他们也是人,无论身披黄袍,还是国之栋梁,归根结底还是和我们一样的凡人肉身,肯定也和我们一样,有痛苦,有悲伤,有烦躁,有失控,有犯错,有反省,只是他们被遮盖住了,他们不愿意让人看到,或者我们根本没有机会看到,也或者我们是内心假装看不到。
人总是有烦恼的,谁都逃不掉。
历史已是过往,纷繁芜杂,她是不会以今天任何人的意志而改变的,今天的我们也只是将来某段历史过程中的一粒小小尘埃,有的留了痕迹,有的什么都没有留下。
我们无法确切地知道另一粒尘埃在当下漂浮时的确切感受,但是我们应该深知自己一定并不比那一粒更加的聪明,更加的睿智,更加深知下一步的未来会是怎样。
今天的我们和当时的他们一样的恐惧,一样的麻木,一样的彷徨,一样的挣扎,一样的蒙眼摸黑地缓慢爬行而已。
决定尘埃漂移方向的无形因素很多,尘埃只是一粒小小的尘埃,她本身能主宰自己走向的能力很弱很弱,更多自以为是的所谓主宰只是自己所谓的所谓,绝大多数应该只是在随波逐流而已。
我们都在光影的变幻中拥有越来越长的过往用来回忆,越来越短的将来用来憧憬,越来越难的当下用来抉择。
我们无法确切地预知未来,只能活在当下,走一步,看一步,管好自己的腿,看好自己的心,仅此而已!
<本章终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