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喜欢用回忆往事来去想念一些人,一些事
或许是因为现状并不如我们所愿
或许因为过去太过于美好
或许因为我们所追求的道路充满了坎坷
所以,往事一幕幕就开始上演,看起来我们更爱它们一些。
朋友说:那些逝去至今惦念的过去,是对现在自己的激励,告诫自己坚持自己的理想,向那个共同的期盼而努力,以至于自己一个人也会认认真真得活好现在。
我还调侃说:怎么一直活在过去。
看起来我一点都没有同理心,或许我该说,你一定现在看起来是孤独的,所以才会把焦点放在过去。可他的一句:用曾经的美好激励自己,送上一盏明灯。看着他那么开心地像个孩子一样地讲述着那些开心又有意义的故事。
我不禁心生感动·····我在想着
我们每个人都在自己的轨道上描绘自己的人生,谁能真正看见一个细微的变化,谁能看见一个人什么时候是开心的,什么时候是难过的。你都不知道你不经意的一句话,就已经深深得伤害了一个人,不是脆弱,也不是敏感,更不是矫情,只是你并没有参与他的人生,更不知道他经历了些什么。所以,不要轻易说出自己的结论,不以为然地好像自己像一个赢家一样,在教导着别人,我们对没有参与过的人生并没有绝对的发言权。同理和倾听似乎更加有价值。
记得大约10年前看过一部电影:其中一句话:别断了别人的期望,或许你就是,某个人就是,某件事就是。
我们不是说活在当下那么的轻易就做到了,的确,在我们心中都会住着一个奔头,一份期望。大到梦想,小到一句话。
把记忆锁定在一些现在甚至过了几年几十年说起来还会大笑的故事,这何尝不是一件好事呢。
至少它在告诉自己,自己为了某一天的重聚,我必须更加能够去实现那一个不一样以及更好的自己。
我偶尔也会想起过去的很多回忆,我和朋友说,以前我想一个人一定会告诉他,可是,现在学会了放在心底。或许连一句问候都不会,但是已经明白了不打扰或许也是另一种爱与尊重的形式。
我想起了那些很美好很美好的故事,现在想起来都会笑起来,我总会说自己是一个记忆力超差的人,很多人很多事都忘记了,或许这也是自己的防卫机制在作祟吧。
其实我也会想你,想你对我的好,以及我们幸福的故事·····
回忆美好是为了更好的看见那个当初的自己和现在的自己,还有未来的自己。
昨天拜读论语,我写上了一句:如果你觉得现在不如意,充满焦虑与压力,感觉好像总是处于迷茫,不管什么状态吧。拜读经典可以很好给你解药,于是不禁心生敬畏。
那一句一句在高中课本出现的,如今读起来特别有力量。当时还小,不懂什么叫修仁,修心,修礼。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我们不会为别人无法理解而感到生气时,不也是品德上有修行的人吗。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有人惦记有人从远方来见你,不也是很开心的事吗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学习知识并时刻把它运用到生活中,不是很喜悦的事吗。每一天都有新的任务去完成与挑战,不也是很喜悦的事吗。
如果我们把生活中所有的经历都当成礼物不也是一种不同的体验吗,都当做是自我的更好的成长与修行。不也是一件超级放松与喜悦的认知吗。
“岁寒而知松柏之凋也”,我们在通往实现自己人生梦想的时候,一定会遇到挫折,可是当我们坚定内心的信仰的时候,就不会轻易感受到害怕,迷茫以及想放弃。
所以说,四十不惑。就是当你明白了自己为何而活,自己清晰了自己的信仰,在挫折和压力时,就会欣然接受,同时享受其中的磨练。
所以,为什么人一定要有信仰。他可以在危难中照亮希望,可以在人生长河中指明方向,最重要的是你不会被外界的声音所动,不会被他人所轻易影响。
也终于明白为什么有些人明知道危险,明知道困难重重,还要毅然这样选择。
或许就是他明白自己想要什么,该做什么。甚至是愿意付出生命。想起了我崇拜的苏格拉底,他一生在追求真理上,一生都认为自己是无知的,一生都在审视自己人生的价值,所以,最后为了心中的追求真理的信仰,牺牲了自己的生命。在他的心中真理比生命更重要。
我似乎明白了很多很多······
原来我们所追求的信仰远超过生命本身。
我想起了我自己总是会问自己活着的意义,就是等到四十不惑之年,或许就明明白白,透透彻彻。
我知道我现在已经有了答案的萌芽。
了解自己,知道自己在做些什么,活得明明白白多好啊,我们就不会轻易感受到被生活妥协,被他人影响。而是,自信洋溢,轻轻松松,躬身入局地走着每一步路。
致敬,那些温暖的瞬间,让我有所悟。心开阔了,世界更明亮了…
PS:听着金池的略带伤感的音乐,因为在某一段人生的经历中我被她的歌治愈着,打开许久未见的公众号,思想在手打的键盘声中跳舞,这里有对你对自己对你们的爱与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