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酸菜
作者简介:一个温和的理想主义者,又酸又菜,又土又酷,朽木不可雕。孤僻且涤荡,热烈却克制,体面而风骚。将一生贫寒,活得像个诗人。
《围城》——作者钱钟书,以归国留学生方鸿渐在爱情和职业上的多次失败来结构全书,展开“围城”中的中上层知识分子生活的描写。在他从这一“围城”到那一“围城”的不断追求和不断失败的经历中,寄托着多重主题意蕴。
学业方面,留学数年却连一个文凭也没有讨到;事业上,留洋归国,求职却要仰仗曾经的老丈人和“情敌”;爱情上,爱自己的他不爱,却不断让人误会、不清不楚、不痛不快,自己爱的从未大胆表明心迹、放手追求;婚姻上,选择与生活妥协,草率选择结婚对象,在婚后不绝的争吵中慢慢把婚姻筑成围城。
赵辛楣说他:是个好人,却全无用处,恰如其分。
这个在任一方面都称得上是彻头彻尾的失败者,他的失败与他从不努力争取和懦弱妥协的生活态度脱不了干系。
他这一生活态度致使他的恋人爱情事业全不遂心意,甚至连退而求其次都很难称得上,这给他一种事业爱人生活不过尔尔的感觉。
所以在应对这些组成他失败的生活的方方面面时,也都疲于应付、兴致缺缺,提不起十分的心力来,也就越发得过且过,生活难以再有任何让人心生新希望的改观,无趣、压抑之感自然日益生发。
围城越筑越高,以无力挣扎的姿态的沉沦也越来越深。
婚姻无疑是他最一败涂地的方面。
龙应台说:“爱情要转化为亲人才持久”,可他与孙柔嘉还未把彼此变成亲人就把并不牢靠的感情在不休的争吵中耗尽了。
他和孙小姐的结合是他与生活妥协的结果。无论身处何地何时,两个人在一起最重要的先决要素都是爱与责任,但他只因为任何她是可以接受的结婚对象和一些流言的推波助澜就把自己交了出去。
他已经忘了当初真心待唐小姐时:他会反复斟酌自己的言语和行为;会因为她的一封来信辗转半夜,一看再看;会因为一次的见面而让接下来几天都熠熠生辉……他不再因心动而恋爱,他只为结婚而结婚。
他结婚不是因为深爱孙小姐所以将这份爱付诸婚姻的保障之下,他只是妥协,到年龄了,人还可以,有人撮合,便稀里糊涂交代了终生。
这一妥协,看似和大多数人一样平凡而又正常地吃下了婚姻的果实,却没料想早有生活的琐碎要让他招致过敏。婚前因了解不够与小心翼翼隐藏的矛盾,到婚后也全都因他们无所顾忌起来暴露无余。
他选择接受一段世俗的没有任何惊喜和归属感的婚姻,却没有做好迎接婚后生活中处处鸡飞狗跳的琐碎的准备。所以两人总在计较着、掂量着、争执着,像各执一端的橡皮绳,死命拉扯后总是无尽的疲乏与空虚,甚至还有放手后弹到身上的锐痛。
婚姻至此地步,又怎能不叫围城呢?
方鸿渐他自矜留洋知识分子的优越感,高渺地看待留学和回国的一切,好像处乱不惊胸有成竹,实则全无打算一败涂地。他既无赵辛楣那样的政治理想,才学墨水也不如董斜川那样拿得出手,他自己又全不适于曲意奉承那一套。无论是爱情事业他都全无计划,从来都是走哪儿算哪儿,麻烦实实在在摆在眼前了,才胡乱朝任意方向迈出脚步。
留洋的经历使他眼界开阔,他能理解世界局势的利害与动荡,却缺少为其贡献心力和才学的责任感和勇气;他瞧不上装娇样儿的苏小姐,又与她拉拉扯扯,不清不混;他厌恶这一路上遇到的人的虚伪的做派,却不得不忍住撕破脸的冲动与其周旋。
如果说和唐小姐感情的悲剧让他失掉了对爱情的真诚,那么在三闾大学职场受挫也磨没了他对生活的励精图治的热情和信心。
他也许是想过一种高于现实的苟且的理想的生活:整日与三五不讨厌的说得上话的朋友夸夸其谈他“独特不凡”的见识与思想;时不时陷入求爱的甜蜜与狂热中——在制造浪漫惊喜和使感情升温上花心思,把对方一点点自然而然的回应当做生活中莫大的快乐;丈人父亲把他当贤婿好儿地供着他又不必天天与他见面联系。“兴趣颇广,生活懒散”,就这样东一榔头西一斧地自由发展自己的天性……
这样的人似乎并不适合去过柴米油盐现实的生活,可嵌套在中国的道德常规和生存经验之中,他所有浪漫的愿想都会失去存活的土壤,更何况,当时并不安宁的环境,更加不允许他按照如此这般的不切实际活法度日。
可若有如果,若能重来,方鸿渐本可以不用沦落至此的。
他可以放下自诩不凡、自矜傲气的姿态,把不努力却拿文凭只相当于亚当夏娃的遮羞布的借口丢掉;自开始就忘掉懦弱、不作与苏小姐暧昧的将就,避免日后骑虎难下的局面;在唐小姐拒绝之后,给自己也给唐小姐机会,放手去挽留就此摇摇欲灭的爱情;在孙小姐处心积虑编制好婚姻的罗网和众人推波助澜的流言的攻势下,保持清醒和主见;甚至,在婚后承受两个人的琐碎时,用一个男人的责任和担当经营柴米油盐,加以对妻子风花雪月的爱意和温柔作点缀;在认清“围城”本质后,以智慧和勇气来直面现实。
他可以凭一己之力努力争取,远离围城,或者哪怕只是晚一点再晚一点踏入围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