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感性,词句,聂传庆,张爱玲
这是一首歌,初听就喜欢上了。
这也是一篇文章,张爱玲的。
关于平时所读的方面,我不怎么喜欢看爱情小说,也很少看单纯的爱情电影,纵使情节再怎么感人至深,曲折百转,到底是儿女情长,风云气少。越是美好的如歌如梦,就越突出不可能存在的现实,梦终究会醒,但梦仍是希冀。两个人的故事是两个人的传奇,不代表全世界所有人的欢喜,借着他人的酒杯来浇自己的味蕾,也许它会让你满心期待地相信,相信等待与白头,相信美好与命定,而这份相信我是不愿轻易交付的。以前看到像《倾城之恋》这样的书名,并无阅读的想法,在对张爱玲的文字感兴趣之后才去看了,以后有机会也说说。对于张爱玲,熟悉的是她的名字,而她的许多作品我均未曾好好去看过。如果没有听到这首歌,我想我可能也不会知道还有一篇文字,题为《茉莉香片》。
听到的《茉莉香片》,是贰婶唱的,温和的声音,缓缓的旋律,如同透过时间的长廊,将过往一一抽丝细剥,编织成卷,再开之予你一段旧事,内藏了茶的苦涩,混合着茉莉的芬芳,待你细细品尝。如梦呓语,如将娓娓道来。
初见是那“伶仃寂寂烟尘地”,灰色的烟笼中氤氲着几分慵懒,聂传庆一人在午后翻看着旧书籍,昏黄的光线下只影愈浓。他没说话,但他的眼里有很多东西,在因这满屋院的烟尘而变得模糊的背后,有一种孤独,那是我读时的感觉。
后闻得那“曷为屏鸟多恻楚”,花屏上金丝绣成的鸟,怎么飞也飞不出精致的囚牢。那是彻底的绝望。
可恨之人必有可怜之处,也是在理,因果相循,只是这因也有无故的因,这果也有无辜的果,又将如何定说?
人是强大的,也是脆弱的。
我将感性放至极处,极深的压抑得到释放,我好像不是我了,是真正的我,既然已在这黑暗之中,黑夜何患?哪怕前面是万丈深渊,此刻无妨。
如说这“嫉心未解渐乖弛”,愈是昏暗,愈是明亮,世界变得敏感。似乎周遭的一点声音都是戏谑嘲笑,时觉充斥在他人的目光下,相形见绌。
不解,不安。
于是开始喜欢做梦。“吃下一个如果,再剥一个如果”,可这世上哪有那么多如果,最后也只是如果。逃不出来,也不愿逃出来的,一个希望吞噬着一个希望,至少那儿会比冰冷的现实温暖些。
梦做得深了,困入难脱,却道此“皓苍如魇冷战灼”。褪不去不甘的焦灼,慌乱中放出了恶魔,灼烧着肉身中的自己,那还是真实的一面,无可否认,无法隐瞒,早应知道的,如同困兽,杂着冷汗与泪水、恐慌与不安,他压抑了太久。
一个人悲剧的根本来源也许不是简单的某个恶人、某个时代,而在于自己本身,那是最为无力的悲哀。
当知“林深梦醒还枯泪”,梦是现实,现实是梦,他还是逃不了。声声叩问命运的不公,扼腕叹息不甘示弱,某些程度上,我也一样。或许这也仅仅是个开始。
比之故事,更牵动我的是她的文句,初觉独特,细思妙极。比如那句“如果”的比喻,一看三嚼,越发有味,起于文句而不拘于事,又易用之于己身,自然印象极深。再如文中的色彩,是斑斓的,鲜明的,哪怕是再抑郁昏暗的环境下,也有一丝慵懒的温存。字字活笔,透着生的气息。我看到了绝望、愤恨与不甘,也看到夹杂其间的片刻欢愉、希望、与温暖。
一种真实的矛盾,实实在在的,不安着又让人安心。
若有一天我历尽风浪,满面尘霜,将过往付于故事倾讲,是否能写实所感,放于想象,笔出二三篇章?
但是过去的事,有些我记不太清了。
人会变,人生常变,茶的味道是不易变的。
茉莉香片是一种茶,茉莉香是动人,只是此茶苦得认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