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时,有一名唤王戚的贵族,膝下一女,年方十八,生得俊美非凡,忽一日,突发疾病,口吐白沫人事不省。王戚及妻失魂落魄,急差人叫来京城名医看视,疗几日无效。人云戚女病怪,必请门前‘’无鬼‘’神医治疗。王戚便遣家人与阴阳先生出外寻访。
一日,见一白髯老者手捧【本草纲目】面南坐于门前阅览,家人前去打躬道:"先生可是医者?”
老者答曰:“然!”
家人曰:“吾家小姐病重中邪,劳先生前去诊疗,可否?”
老者点头应允,刚要向来人问话,阴阳先生忙走到家人面前低语:“家人勿忙,请随我来,我有一言告之”。家人随即跟随,不几步,阴阳先生附耳告之家人,曰:“此门鬼魂甚多,老幼不计其数,足见老翁无甚高术,不可用也”。家人听后点头,忙辞别老者,又登程寻访。
这天,二人行至一个大屯,又见一老先生正与人看病把脉,门外还有多人排队等候。阴阳先生趋前在门外转了转,然后告之家人,曰:“此医门前魂鬼也不少,不可聘也。”二人又忙离去。
一日中午,二人来至临山屯前,见一老妇正坐在村头纺线,家人便前去问询。老妇告曰:“吾子就是医者,有神医之道。请随我来。”说完便领二人回家见子。
来至门前,阴阳先生细眼察之,门前并无一鬼,确如老妇所言。二人大喜,即刻取银数两交与老妇之子,后说明来意三人即刻回返,不日回到王府。家人向王戚秉明原委,王戚甚喜,遂设宴款待先生。
饭毕,戚妻带先生绣阁诊女之疾。“神医”把脉多时,皱起眉头,查不出症候。王夫人焦急万分。“神医”开口,曰:“小姐病势沉重,短时难见成效。但不必担心,我有灵药,小姐服后病情立见轻转。”言罢随即拈笔开药。
过了三日,六服药服毕,小姐病情无甚好转。王戚疑惑,问之,“神医”对曰:“小姐病重,再服几日便好”。王戚默然。
一日,王戚正与“神医”饮酒,家人上前告禀王戚,说有一老翁求见,自称郎中。王戚许之。
不一会儿,家人便带一白髯老者来至堂前【老者便是门前鬼魂多者】王戚起身相迎。
老者向王戚拱手,笑曰:“王大人在上,小人打搅了,恕罪!”
戚忙让座,笑问:“老先生登临寒舍有何赐教?''
老者曰:“耳闻汝女突病,人事不省,然否?”
王戚曰:“然。仙翁可有妙术?”
老者微微一笑,对曰:“老身一生行医,虽门下死魂有几,而治愈者却有万千之多。小女之疾,我已知晓,现有一方,不知对小女之疾有效否?”
王戚听后大喜,忙向老者施礼,曰:“多谢仙医恩赐,敬请施救。”
老者曰:“如小姐之病,吾已医好几人,今亦保小姐药到病除。”说完打开药囊取出几包药来,然后交与家人嘱咐中火煎煮,一个时辰后方可喂服。
家人遵嘱。
到了晚上,小姐情绪转好,呼吸趋于平稳。王戚大喜,遂设宴款待老者。
老者道:“小姐之病皆因晚间遭邪,又感风寒,故病来陡重。大人勿惊,有老夫的几剂汤药,管保小姐病体慢慢转愈。”
王戚听后放下心来,欲取重金酬谢,老者不受。老者曰:“你家郎中乃吾弟子,三月前刚学成回家行医,医道肤浅,小姐之疾他术岂能医治?‘’
阴阳先生闻言目瞪口呆。
往后,小姐每日服药两次,不几日,病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