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哈尔滨市。
全国各地有很多名菜小吃,常常附会些名人故事。典型的当然是是饿死鬼投胎般的乾隆,在江南吃遍了每一个村镇;还有那被洋鬼子追得屁滚尿流的慈禧,西狩的路上也是满嘴流油。够不着皇帝、太后的地方,也有个被贬得吃遍全中国的苏东坡、脸黑的张飞之流。实在套不上名人,也能捣鼓些状元及第、叔叔嫂嫂的故事。
东北菜却很奇葩,且不用说入关前,入关后从康熙到道光,清帝东巡十次,饿死鬼乾隆就占了四次,后面还有伪满那些年,你却很少听说哪一道菜和皇帝扯一起。
为何如此?我想应当是以下两个原因之一:东北人都是大老粗,饮食这么有文化的事儿,他们玩不来;或者,那些弱智的故事,东北人真不好意思瞎编。
其实,很多东北代表性的菜肴点心,并非没有渊源,恰恰相反,何时、何地、何人创造或改良,都是传承有序、脉络清晰,只是不搞名人附会罢了。
哈尔滨锅包肉就是这类的代表,上个世纪初,它诞生于当时哈尔滨最高行政机构——道台府,由著名东北大厨郑兴文发明。郑兴文是个汉军旗人,早先在北京做厨子。1907年,道台府在哈尔滨道外建成,郑兴文随着第一任道员杜学瀛来到当官厨,后来还娶了白俄女子为妻。
作为城市的哈尔滨是伴随着中东铁路由俄国人建成的,这个城市的口味也深深地受到欧洲饮食的影响。为了迎合来道台府的俄国客人(当然也包括自己的俄国老婆),郑兴文将鲁菜风味的焦熘肉(一说是满族菜的黄金肉)进行了改造,由咸鲜(见《寻味中国 34 呼伦贝尔的焦熘肉》)调成酸甜口味,从而创造了广受毛子们欢迎的锅爆肉。后来,清政府垮台,道府关门,厨子们流落民间,这道锅爆肉就传遍了东北。笔者当年在哈尔滨读书时,难得下趟馆子,下馆子要总点份锅爆肉,那可是哈尔滨排名第一的硬菜。
锅爆肉为何又成了锅包肉?我猜测是简写的缘故,当年的饭馆、食客大多没什么文化,笔画繁缛的菜名换成笔画少的白字,这种情况各地都有。
聊完了锅包肉的缘起,笔者就要亲自下厨,带您做做这东北硬菜和口味的代表——锅包肉。
1. 原料:猪里脊肉。配菜:胡萝卜、大蒜、大葱、鲜姜。再随便找点缀的绿色,小葱、香菜都成。其实,胡萝卜之类的也只是为了菜色好看,对口味没多大影响。主调味料:白醋、糖,一点生抽、盐。东北菜就这么简单。
2. 里脊切两寸见方约3-4mm厚的肉片。选材和切法是锅包肉与焦熘肉的主要区别之一,焦熘肉切成小指头粗的肉段,原料也不讲究,前后腿瘦肉就行。锅包肉用的是里脊这种纯精肉,又是切大片,这显然是参照了西餐的成菜风格。毛子能吃,嘴大。
3. 我喜欢将里脊肉切稍微厚点,再用刀背拍松点。之后入清水洗血,沥干,加胡椒粉和适量盐腌制一会儿。注意盐不能多,不然会压倒酸甜口味。里脊肉拍松拌胡椒粉,也是西式菜肴的风格,南方的典型就是上海炸大排。
4. 腌制时备好配菜,胡萝卜、生姜切丝,小葱切长段,大蒜切片。好看就行了。
5. 备碗调味汁,糖、白醋,少量盐,还可加点生抽,略微上色,香醋也行。糖是用冰糖还是白砂糖都无所谓,两者只是物理形态的区别,某些厨子神神道道的什么冰糖熬糖色,砂糖不合适之类的,扯吧,咱东北人只信科学。
6.大碗加水,调淀粉。务必使用玉米淀粉,分量不能少,调成能拉丝的稠浆状。一种传统的做法是在碗里放上三两淀粉,多加水调开,之后静置约20分钟,倒去上层的清水,澄下来的淀粉糊稠度正好。
7. 油炸前的裹粉是锅包肉一类的炸肉菜口感的核心。裹粉也可以用淀粉、鸡蛋、太白粉调,更简单就可以直接使用超市有卖的炸粉,这样做出来菜品酥、香,颜色还好看,但口感上与传统做法还是有一定差别,有点像肯德基炸鸡。
8.肉片挂浆,加入适量油搅拌混合。这是为了减少油炸时的黏连,并增加成菜的酥脆感。
9. 上油锅,加温到六成热,将挂好浆的肉片拎起展开,一片片加入。挂了这么厚淀粉,肉片粘性很大,若是一股脑下锅,就成了一堆肉团。
10. 约一分钟定型后捞出。再将油温升至八成热。加入肉片复炸,大概不到一分钟,表面金黄酥脆即可。对于较厚并裹厚浆的肉类进行二次复炸,是一种常见的烹饪手法。第一次中温炸熟,第二次高温炸脆。把握第二次高温复炸有个窍门,如果食材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开始收缩,就要迅速捞出,不然内部的食材就会因为失水过多而变得口感干硬。
11. 将油倒出,加入调好的糖醋汁,大火熬开。熬一小会儿,待水泡变细变密。
12. 倒入炸好的肉片和胡萝卜丝等配菜,快速翻炒出锅,注意不勾芡。
13. 回锅爆炒必须很快,以配菜、肉片、糖醋汁刚好混合为准,不然肉片就丧失了酥脆的口感。这方面家里的锅灶就不如饭店的猛火灶。我为了拍照耽搁了十几秒,成菜的外观就不对了。看这软塌塌的胡萝卜丝的形状就知道败笔之所在。
14. 家里做菜么,没那么讲究。这酸甜口味,家人爱吃就行。
说明:东北有些地方(比如沈阳)的锅包肉,用番茄酱调味。对此,总有人扯什么正宗不正宗的。我最烦这种把自己当庄子七十二代直系孙子的正宗货,一样东北家家会做年夜饭都要上的家常菜,有什么正宗不正宗的。再说,这道菜本就是为了迎合老毛子的口味而诞生的,用番茄酱这种西式调味汁就是很好的改良。我若不是为了题目上“哈尔滨”三个字,也会用番茄酱,小女儿更爱吃。
后记:
如何能品尝到最正宗的哈尔滨锅包肉?
只要您走进哈尔滨任何一家东北餐馆,不用看菜单就能点这道菜。只要大声的说:“来份锅包肉!”注意,“肉”要读成“又”,重音。
您这外地人竟能整出东北老铁的标准发音,对方必然会被震住,您务必还要正面对视,再加一句:“你瞅啥!”
暗号对上了,正宗的锅包肉立马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