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贪玩没有写体会,今天补上。
昨天给我们上课的卢真金老师是位儒雅的大师,讲课时温文尔雅,面对我们的困惑总能深刻剖析,找到问题的关键点。卢老师的讲座从教育科研的一般过程、红线与节点、选题策略三个方面展开。
他在讲解教育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时,要求我们“首先要树立一个辩证的思维”。准备阶段,关注课题设计;实施阶段,怎么根据方案进行实施,强调对过程进行监控; 结束阶段,注重对鉴定意见的解读。
他带我们探寻教育科学研究的红线与节点,提出信息检索分析是贯穿课题研究全过程的一条线。在选题阶段,找到研究突破与创新点;在设计操作阶段,了解同行研究进展情况,寻找最佳研究策略和方式;在结题阶段,如何凸显自己的研究成果及其价值。
我对卢老师写文章(写课题)三个境界(有话想说、无话可说、有话能说)印象深刻。从一开始提出问题时的有话想说,到信息检索分析后发现无话可说,最后进行突破变成有话能说。通过对课题内容进行解构、建构、重构,从无到有。
他提出满眼都是人家观点时,首先是要“忘”,刻意的把自己的思维从别人那里解脱出来;第二步,是“回”。回归初心、回归本源;大量听课,重新观察。第三步,是“跳”。改变心智模式。改变原有看问题的方式、角度。强调了眼界、视界的重要性,学点哲学很有必要。
卢老师对教育科研非常强调问题意识。让我们从教育现象与实践困境中、学术纷争与理论乏力、政策规划导向与知行滞后中寻找问题的来源;通过怀疑、换位思考、类比移植中发现问题。他强调站位,强调从专家视角去看自己的课题。
卢老师最为辛苦的是,让同学们上报准备参与科研课题的题目,二三十个课题,他都一一做了解答。他让我们学会分析课题的目的和手段,将目的细化为指标,将手段分解为类型、方式等。辨别其中,思考类型与指标间的关系,有那些研究了,有哪些是空白,空白的就是要研究的问题。又带着我们辨析选择问题的策略,课题本身价值在哪,发展价值在哪。用了金矿理论让我们理解,无效课题、潮尾课题、热门课题、冷门课题的区别及应对方法。
卢老师带给我的是寻找问题的敏感和对问题背后的辨析。工作这么多年后,我面对许多课堂现状、教育现象都开始麻木,似乎也找不到问题,这是自己要接下来要谨记和思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