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海不是海,春花故人采。
皇城连古道,冷风扑面来。
晌午日升头,绿萍随风走。
我欲泪千锤,清风玉搔头。
暮夜烟上头,佳酒不解愁。
人生不足百,常怀千岁忧。
东门梨花开,故人笑常在。
来时已幕春,南疆北风吹。
晌午独自坐,杜康解千愁。
水上升金浪,浮萍荡万忧
新茶凉入喉,叶烟点上头。
微风吹绿叶,双眉锁上额。
伊人不相留,茶不解人愁。
晚霞映茶楼,楼在心不在。
南山不是山,后海不是海。
—引义人后海偶记
2021.5.17
来到时候是五月,前海的水面上结满了萍,正值晌午十分风吹萍荡,绿池映绿萍,十分惬意。若要是把这两块儿水比做一只葫芦,那么这只葫芦须得横倒了,葫芦嘴正冲的是故宫的方向,上半截廋长的是前海,后半截丰一些的是后海,而银锭桥宛若这葫芦细脖上的丝带。站在桥头,前海被垂柳掩映,成片成片的绿萍联立在一起,风吹萍开,方能看得清萍下的绿水。后海要宽阔一些,正午的阳光射在水面上,风吹,水面泛起了细小的波纹,木船就停靠在水岸偏西的位置。站在银锭桥北望就是明清时期最著名的商业街烟袋斜街,朝代几经变迁,后海一代几度繁华不再,它与京杭大运河的联系被切断后就长期陷入了沉寂。清朝前期烟袋斜街的出现,使后海再次兴盛 ,沿岸也逐渐变成了文人雅士的居住场所。西看水面由窄变宽,你能在避开许多障碍物在平地上看见北京的西山,所以这儿也是燕山小八景之一叫做银锭观山。
说是来看后海的不如说是来逛后海的,后海真正的味道我认为是在两岸上,沿岸的四合院现在也变成了大杂院。老的四合院雕砖画栋,十分漂亮,老的垂花门已经有一百五六十年的历史。老胡同里有老的儿歌,老胡同里有老的门楼,门楼底下有老的门墩,分圆形和方形的门墩 。这些老的味道若有颜色,它便是宫墙的红,琉璃瓦的黄,烟柳的绿,高天的蓝,青砖的灰。这味道若有声音,它就是春日里的微雨细浪,花摇风斜,黄包车上的车铃儿声,咿呀哼唱着的京剧声,略带忧伤的萨克斯。这味儿是京味儿,从容,悦淡…
一切都在变,新的建筑代替老的建筑, 数码相机代替老的海鸥相机,水泥路代替青石板,什刹海的旧时光已不再,后海的板爷已经熟悉了后海的一草一木,他们每天感受着后海的变化,却也说不清这样的变化是好是坏,只能一天天积累着对过去的回忆。
一代又一代过去,从水墨画到铅笔画,那扇门内的主人换了又换。收音机里的京剧每天重复着同样的声音。北京人杨法明坚持拍摄照片,记录着乔得龙笔下曾经画过的地方,他相信乔得龙一定还会再来后海,收下他的礼物。
公交车在旧城里穿梭,这里是正真的京城,马路不宽阔,下午2点人很多,大多都是骑着自行车。行驶在北京的中轴线上,沿街的商铺的招牌都被装饰成牌楼的模样,时间好像有回到了那个阳光初上的冬天。恍惚间分不清到底是12岁还是20岁。光阴真是一个奇妙的东西,忽去忽回,总有一件物品,让你回到过去。总有一个场景让你真假难辨。无论你是12岁还是20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