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文本解读
本课是一首以中华传统节日为主要内容的朗朗上口的童谣。中华传统节日是我们宝贵的财富,凝聚了中华民族的家国情怀,传承了一代代中国人的优秀文化和风俗习惯……
另外,本课属于识字教学,所以识字是本课的一个重要内容。
二、活动设计
第一课时,我重要是引导孩子们识字学习。初读课文。
词语有:传统、贴窗花、元宵、大街小巷、祭扫、龙舟、艾香、满堂、乞巧、牛郎织女、月饼、踏秋赏菊
朗读诗歌三遍之后要写字教学(舟、团、闹、艾、热、街)
第二课时
学习活动一 复习回顾 总结方法
课前谈话:关于自己和孩子们的状态之类的话语,意在鼓励孩子们,手段就是每组加分。
为了奖励大家,马老师请大家看一段动画片(春节、元宵节、清明节......)喜欢过节吗?喜欢!那就让我们带着喜悦的心情来继续学习《传统节日》吧!
刚刚的动画片中有很多传统节日的图片,细心的孩子一定还记得,谁来讲讲你看到了哪些传统节日?如果,这些传统节日变成文字跑到纸上了,你还认得吗?(出示字卡: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中秋节、重阳节)认一个让孩子去贴一个。(圆圈图,事先画好)如图:
上节课,我们还学习了一些词语,看看你们还认识他们吗?
请一组同学来读读吧!如果他们读正确了,请大家跟着他一起读出来。
学习活动二 品读童谣 合作学习
是啊,中华传统节日是我们宝贵的财富,凝聚了中华民族的家国情怀,那么,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细细品读这首童谣吧……
首先、自己朗读,读正确流利,开始吧!
请一名同学读,我伺机指导朗读,节日要读的语气重些,句与句之间停顿稍微长一些,据悉那点停顿短一些,开始做示范,请大家再试试,自己带着刚刚老师的指导。请大家在组内合作朗读,用“接力法“去合作,
请看大屏幕:A:1,2B3,4C5,6D/E7,8句。时间2分钟,我们看看哪组同学注意到刚刚老师提出的朗读要求,开始吧!(汇报:2分钟。)
这个环节刚刚居然忽略了,合作朗读之后教师的点拨,升华,指引是多么重要!
大屏幕打出童谣来!
春节假期,举家团圆,家人欢乐相聚,请第一组读出春节的欢乐时光。元宵节很热闹,热热闹闹的感觉请第三组读吧。清明节的诗歌你们一定会背:“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烈士?先人?他们的离去让人们思念无比,请大家用略带悲伤的语气读出清明节的诗句;端午节里划龙舟吃粽子,请大家和我来配合读吧!
师:过端午,生:赛龙舟。
师:粽子艾香,生:满堂飘。
师:七月七,生:来乞巧。
师:牛郎织女 生:会鹊桥。
女生来:过中秋,吃月饼
男生:十五圆月当空照
继续!女:重阳节,要登高。
男:踏秋赏菊去等高。
全班:转眼又是新春到,全家团圆真热闹。
读着读着,你发现黑板上这样的节日顺序,对吗?生摇头!不要着急告诉我,去告诉你的小伙伴吧!请大家用“坐庄法”在组内按照顺序画出我国传统节日的流程图来,今天,请B同学主持,A同学拿出一号信封。C同学负责收拾贴条,D同学控制噪音,时间是五分钟,开始吧!
展示需要一分钟。
好,请看黑板,老祖先啊,几千来就这样安排一年的节日,春节是正月初一,(板书),元宵节(正月十五),清明(四月五日),端午(五月初五),七夕(七月七),中秋(八月十五),重阳节(九月九)。
你们看,中国人传统节日有着悠久的历史,那么,春节,人们会干什么?中秋节又有怎样的风俗习惯?
请A同学拿出2号信封,B同学继续主持,把这个信封里表示动作的词语贴在节日的上面或者下面,并在组内指着流程图把课文背下来吧!时间五分钟!
汇报3分钟
那么在传统节日里,你最喜欢哪个节日?你在这个节日里会干什么?先思考三十秒,好!请大家在组内用“接力法“去交流吧,时间是三分钟。
汇报2分钟。
你还知道哪些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可以简单介绍一下吗?
学习活动三 书写生字 夯实基础
这节课,我们还要写三个生字,先来认识一下他们吧,“贴、扫、转”仔细观察一下,这三个生字,有什么相同之处?(左右结构)
重点指导,重点观察。
教师示范,学生描红,展示作品,课程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