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L君
不论是名人作家,还是媒体投资人,我独爱杨澜,不仅仅是她作为既勇敢且励志的新时代女性,还是那些脍炙人口的励志故事。
在我看来,杨澜的问答思维模式更值得学习,她坦言:“去美国留学,看过那一本由法拉奇写得《世界风云人物访谈录》,对我影响颇深,也是因为这本书才有了《杨澜访谈录》。”
杨澜用最优质的提问艺术,将各个领域名人的思考和见解清晰透明的呈现给观众。除此之外,在采访同时和朱冰一同写下当当网销售“百万册”的经典之作《一问一世界》。
之所以有了《一问一世界》,是因为杨澜从30年的职业生涯中发现:“比终身学习更有价值的是做一个终身提问者。”
一、问题比答案更容易让人高效学习
学习永远离不开解决问题,而知识的最终目正是为了更高效解决问题。
已经读了不知几遍《一问一世界》,每读一遍都会伴随着问题产生更深层次的思考。
杨澜带给我们的思维模式便是:“若想让自己持续不断提升思维,扩充知识面,一定要先做一个会提问的人。”
如今,有没有发现我们学习的速度,已经跟不上遇到问题的速度,手中正看着一本书来解决眼下的问题,又发现完成任何问题都需要调取多领域知识,如若都靠学习显然来不及。
而提问告诉我们最大的好处是:“与其漫无休止的学习,倒不如带着最精修的问题寻求解决根本。”
亚里士多德曾提出知识树概念,经过拆解我们可以把一个问题拆分成以下板块:
- 1.我在面对什么?
- 2.这个问题我已经解决了么?
- 3.解决过程中我会遇到什么?
- 4.遇到困难解决方案又是什么?
把以上四个问题整合为一个问题再向别人提问,而提问的能力也最能看出一个人思考的深度。
举个例子:假如你是一位帮助他人快速成长的大师,两个学生都跑过来要你推荐一本书。
第一个问:“老师,我想得到更好的个人成长,我该读什么书呢?”
第二个问:“老师,我在豆瓣上已经了解了十五本关于个人成长的书,我发现在各大排行榜靠前的有以下几本,我看了大概简介并写出了对于这几本书的阅读方向,附在下面,我现在的情况是…按照我的现状,请您为我推荐一本最适合我入门的书。”
你会回答哪一个?
只有学会问问题的窍门,打出组合拳,才能够深度挖掘出优秀人最有深度的见解,同时自己也获得了最快速成长。
二、好问题很重要,会辨别解决问题的知识才关键
有了优质问题,下一步当然是要以解决问题为主,儿时,老师时常教导我们要带着问题读书,虽说读书是最廉价的自我提升方式,但也不是每一本书都学以致用并有效解决问题。
带着一流的问题,用四五流的知识解决,结果自然不会高于三流。
我们不仅要学会如何提问,更要学会如何区分哪些知识对自己有用。
王小波讲过一个笑话:
“二战”时将军视察前线,看到一个新兵很紧张,于是给了他一块口香糖。
“好点了吗?”将军问。
“好多了,长官。不过这口香糖为什么没有味道?”士兵问?
“因为我嚼过了。”将军说。
信息大爆炸时代,每个人都是媒体,每天成千上万的知识从各个渠道呈现出来,一本接一本的书以各种方式出版,对于我们来说,其中一些像极了被人嚼过的口香糖,也称之为二三四手的知识。
更何况在大量诸如此类的信息面前,很多人也已经失去了鉴别一手知识的能力。
好比你经常看一个公众号推送的《三十岁的他已经月入十万,我还在纠结要不要起早?》,看完了你觉得很有道理呀,可惜没用。
写这类文章的人早就把前一手知识中的感悟嚼碎了再喂给你,我们如果用此类知识来解决提出的一流问题?能够解决的概率是多大呢?
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正是我们深度思考的过程,所以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也必定痛苦,需要更深层次的思考。
你要明白越深奥的问题越值得思考,越通过一手知识解决才越有价值。如果想提升自我认知,就一定需要多接触一手知识,多与知识源头打交道。正如朱熹说“问渠哪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就是这个理。
如何辨别知识的层次呢?举几个例子:
一手:学术性论文,行业数据报告等等。行业大咖的深度思考,还有受邀杨澜采访名人大咖的谈话。
二手:底层逻辑,思考质量比较高,让人难以理解的书和文章;各行各业领军人物推荐的书单等等。
三手:当今畅销书,这些文字往往加入大量诸如A和B等等发生的故事,来为公众解析以更方便大家理解和传播。
四五六手:是基于畅销书和理论,大部分人都写过的个人经验和鸡汤,比如《我是如何通过XX赚到200万的?》《二十岁的你凭什么不努力?》,这类往往更容易吸引公众眼球,传播“成功很容易”的模糊概念。
不要做伸手党,要做就做走向知识的源头,总有一天,你也会成为创造知识的人。
三、获取知识是关键,你也得会读书学习呀
那么知识的大部分来源还在于书,还是要求人学习才有效。
像我们小时候,只要说:“我看书呢,我学习呢。”爸妈立马不打扰我们了,然后默默给我们准备好多吃的,让我们补充营养。
长大工作了,每天不知道干嘛,看别人学英语,你也跟着学,学声乐你也去看看,学投资理财你立马去买书。
从小到大我们渐渐形成了一个概念:“学习总没错”
这个概念如果放到古代一定没错,那时候你越是博学越好,毕竟知识面有限。但现代恰恰是相反的,知识越来越多,在根本学不过来的情况下,谁可以用最短时间从指定书中检索出最适合于自己的知识,谁的成长速度才最快。
好比你要读一本书,绝对不是要从第一页开始读起,而是在读书之前先从便利网站上找出书大致都讲些什么?拿到手中要看书的目录,框架,找到自己需要的知识点直接翻到那里再开始精读。
有人问,从第一页看就不能详细了解整本书了么?
第一,如果你脑中连框架都没有,看完整本书也不可能有框架。
第二你是带着目的性读书,如果你从第一页一直读到最后一页,发现书上并没有自己想获取的知识,时间早已经被浪费的精光了。
除此之外,我们也要将看的书做个分类,毕竟不同的书获取的知识不同,得到的结果也不同。
好比认知性书籍:这类书籍是提升自我修为,往往需要大量时间去精读,有必要时还需和领域上专家进行探讨,读完获得的收益是让你的思维得到提升和锻炼。相关书籍《国富论》,《决策与判断》
工具性书籍:各行各业报告,专业性强的书籍,适合用碎片化时间阅读和查找,这类书籍往往在工作和生活中充当工具,调取自己需要的部分就可以。
娱乐性书籍:更适合于陶冶情操,放松来读的书籍,适合于工作直遇换换脑子,偶尔进行翻看,比如:《红楼梦》《走在人生边上》。
三类书籍我们都要有,不同时间和场景下读出来会带来不同功效。但如何带着目的阅读,还需以自身情况而定。
提出问题,获取知识,再到整个学习过程必然是痛苦的。但千万别怕痛苦,怕痛苦任何事情都没有意义,只有经历了整个过程之后,才会发现,这是一件痛苦且非常有意义的修行。
杨澜在《一问一世界》中说:“上千位人物,上万次提问,就像撞上再反弹的过程,那些新奇的,幽默的,感动的,困惑的,深刻的,忧伤的,热情的,痛苦的,愤怒的,宽容的…渐渐地勾画出这个时代的缩影,也让我看到自己,这是一件多么棒的礼物。”
将每一次经历以上过程都当作一次心灵上的洗礼和思维上的跃迁。未来你一定会感谢今天的自己,以圣诞老公公的名义,将这份礼物用驯鹿送到未来。
我是L君,历经八个月从医学跨行到广告自媒体,成为一个广告自媒体人,个人公众微信号“L君的不正经文案”,周一至周五12:30更新大牌最前端的文案,最顶级的设计图,欢迎来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