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总觉得自己在教育学生,教育孩子这方面做得还是比较不错的,但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随着我与学生之间的年龄差距越来越大,感觉自己以前家长式的教育方法不管是对学生还是对孩子,都有点不合时宜了。《正面管教》这本书正如及时雨,滋润我久已干渴的心田,使自己在正面管教这一方面,有了新的认知和收获。
赢得孩子的理解是正面管教的开始。当孩子们觉得大人理解他们的观点时,他们就会受到鼓励。一旦他们觉得被理解了,就会更愿意听取大人的观点,并努力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令我感受深刻的是文中提到的赢得孩子的理解和合作的四个步骤:
1.表达出对孩子感受的理解。一定要向孩子核实你的理解是对的;
2.表达出对孩子的同情,而不是宽恕。同情并不表示你认同或者宽怒孩子的行为,而只是意味着你理解孩子的感受。这时,你如果告诉孩子,你也曾有过类似的感受或行为,效果会更好;
3.告诉孩子你的感受。如果你真诚而友善地进行了前面两个步骤,孩子此时就会愿意听你说了;
4.让孩子关注于解决问题。问孩子对于避免将来再出现这美问题有什么想法。如果孩子没有想法,你可以提出一些建议,直到你们达成共识。
文中提到:友善、关心和尊重是上述四个步骤的根本。我们经过头两个步骤之后,已经赢得了孩子。等我们进入第三步时,孩子就已经能听得进我们的话了。第四步肯定会很有效果,因为我们已经营造出一种相互尊重的气氛。文中所举马丁内斯太太分享的这个经历很好的印证了这一效果。她的女儿琳达抱怨老师在全班面前朝她吼叫时,马丁内斯太太以指责的口气问孩子做了些什么,得到的是孩子生气的回应:“我什么也没做。”
紧接着马丁内斯太太步步紧逼的追问,得到的是孩子的怒视和怒气冲冲的毫无意义的回答,这对解决问题一点益处也没有。后来,马丁内斯太太想到了“赢得合作的四个步骤”。她深吸一口气,换了一种态度,以一种友态度来重新解决问题:第一步,表达理解,第二步,表达出同情,而不是宽恕,第三步,表达自己的感受,之后把重点引导到解决问题上来,“你看能不能想一个什么办法,免得以后自己再这么雅堪?”第四步,让孩子关注于解决问题。至此,孩子已经能够心平气和地来解决问题了:“我想我可以多准备儿只铅笔,这样就不用问别人借了。”
当她第一次让孩子想办法解决问题时,孩子正因为心里充满了敌意而无法与妈妈合作。一旦妈妈用了鼓励的方法(通过“赢得合作的四个步骤”),孩子就感到了亲近和信任,而不再是疏远和敌意,并且愿意想办法解决问题了。当妈妈能够从孩子的角度来看问题时,琳达就不再觉得需要我戒备了。后面琼斯太太的例子亦是如此。
想想自己之前在教育孩子方面,实行的虽然有效却让孩子难受的“大家长”做派,实在是情商太低的表现啊!赢得孩子的理解,信任,而不是高高在上的家长姿态来解决问题,孩子得到的是正面情绪的回应,就会积极地去想办法把问题解决好,这样,家长轻松,孩子也会越来越自信,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在教育孩子这方面,我们应该永远怀着“在路上”的姿态,多学习,多用心,多成长,正面管教孩子,相信我们的教育之路会越走越顺畅,并带着欢笑走向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