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来往往的车水马龙,谁会记得我”
“看似光鲜亮丽的面具,都在喘息着”
1
近些年来,我越发找不到可以修鞋子的地方。“修鞋”,犹如一个年代的符号,随着岁月的流逝,而渐渐消失了。
也是,现代年轻人如此快节奏的生活,动不动“断舍离”,谁还会拎着鞋子去修呢?
三年前,刚到厦门,我住在厦大附近的老城区。在那个颇有厦门老味道的地方,有着那么一个年年如一日的修鞋老人。
印象中,那个老人年纪有些大了。每次过去,都是匆匆把鞋子一放,下班了拿回去,竟甚少去看清楚那个修鞋子的老人家。
几个月前,我搬离了那个住了三年的老城区。鞋子冷不丁坏了好几双,我寻寻觅觅,大街小巷中找了去,却惟独不见一个修鞋人。穿越满街的小店铺,都找不到我心中想要的,那一瞬间,我很怅然,怀念起那位修鞋的老人来。
拎着鞋子,专门跑了好几趟老城区,都未曾找到那位修鞋的老人。“难不成,老人家已经不在了”,心中很是难受,而那几双坏了的鞋子,仍旧被我丢在鞋架上,等待着一个可以将它们恢复原样的人。
先生劝了我好几次,“丢了吧,再买一双”,我还是不舍得,想着,若是有鞋子在,还能去看看那位修鞋的老人。
前几日,我又忍不住,拎着鞋子,重回旧地,去寻找那个好几次未曾遇见的老人。“大哥,那个修鞋的老爷爷不来了吗?”我在老人家平常待的地方,问一个卖煎饼的小哥。
“你等下,他一会就来,这个铺就在这,大家都来找他。”
我在之前生活的地方,绕着沿街店铺转了那么一会,就看到了一个很熟悉的身影。
“爷爷,能不能先给我修下,我离得比较远,大老远赶过来。”
“你说什么,大点声。”老人家声音不是很清楚的,回答我。
“爷爷,我要修鞋子,住得远,先给我修下,我在这等。”我提高了好几分贝的音量。
“哦,好好好,这边有个凳子,你坐着,我来给你修。”
......
老人家旁边有个小凳子,我坐了下来,平生第一次观察起来老人。等待的时候,我喝老人家唠起了家常,才得知他已经七十多岁了,年轻时就干修鞋这一行,一干就是四十多年。
在厦港街道,一说起那个修鞋老人,人人都知道。四十多年过去了,老人犹如老厦门的一个符号,经历了那么多年风风雨雨,还是一门心思的做着工。
“爷爷,你怎么不休息呢,这么大年纪了,还要出来做工。”
“停不下了,一干好几十年,停不了了。能干多久,就干多久。”
人最怕的是习惯,最难得的是将本是谋生的工作,干了一辈子。四十多年如一日,古稀之年的修鞋老人,想要的,是一种坚持的生活方式。
我喜欢和老人家聊天,他们经历了诸多事,是老厦门的年代符号。原来修鞋老人也搬走了,去年买了房子,被儿孙们接到湖里区去住了。每天七点钟,老人家坐公车出门,一个多小时的车程,到之前老厦门的修鞋铺;中午饭在附近吃,这一忙活起来,干到五点钟,再坐车回家去。
老人带着一副眼镜,很是儒雅,穿着白色的衬衫,很是干净整洁。他完全不像我之前看到的修鞋人,没有一丝的皮鞋味,倒是有着民国的文人雅致。老人动作已经不是那么流利,却很是顺畅,虽不快,却极为缜密,敲敲打打,拿着针线缝着。旁边有经过的大叔大妈,操着我听不懂的闽南口味,搭着话。也有经过的年轻人人,颇为敬佩的看着老人。
我就那么静静的坐着,看着老人家修鞋严谨的样子。忙活了一个多小时,临近饭点,鞋子终于修好了。
“三块,三块,两块,总共八块。”眼镜耷拉下来,老人温和的跟我说着话。我心里一阵好心疼,忙活一个小时,每天公交车辗转,难不成就是为了挣这几块钱。显然不是,也许老人家追求的是一种生活方式。
我递了十块过去,跟老人说不用找了。他的手颤抖着,缓缓地竖起了大拇指。心好一阵难受,看来这往后鞋子是不能丢的了,时不时拿过去补一补,去看看那个老厦门的修鞋老人。
生活是什么?也许在四十多年前,老人刚干时,仅仅是为了谋生。学会一门手艺,没准能养活一大家子人。而四十多年后,他的存在已经成了年代记忆的一个符号,几十年风雨如一日,专注的修鞋。
老人,有着自己的匠心。谋生的手艺已经不那么重要,更重要的是想生活,一种平淡自如、陈定自若的生活方式。而这种匠人之心,在如此快节奏的社会,越发的难以寻觅了。
2
昨天去面试,发生了一个“墨菲定律”的事情。我们生活中,在最后一秒出门时,往往回来拿了什么东西,下一秒你绝对会把它丢掉。
我本是直接去面试公司的,最后一秒回来拿了电脑。到了地方,愣是把电脑落在了快车司机车上。
再一看滴滴客户端,订单页面已经关闭,查不到司机师傅的电话。我心急如焚,旁边的保安大叔说,多半是找不回了,你那电脑,还是苹果的至少也得四五千块。完了,我心里一急,这往后写文都成了灾难。
那一瞬间,我极其懊悔自己怎么偏偏带了电脑。“司机师傅,是我的老乡,总不至于见钱眼开吧。”车上没监控,倘若司机师傅不承认,我又能抱怨什么呢?只能自认倒霉。
好不容易通过客服联系到司机师傅,“在我这,你放心吧,待会给你送过去”,总算安心了。放心之余,又有着一丝的不相信,真的会那么好。然我只能选择相信,相信那个和我是老乡的人。
下午五点钟,司机师傅真的给我送了过来。我返回家也坐他的车,跟其闲聊起来。
“现在滴滴奖励多吗?”
“没那么多了,完成单子,也就奖励一百多块。”
“那一个月,能挣多少呢?”
“算起来,有差不多七八千块,但是太累了,一天十几个小时。”
我一听七八千块,有点不敢相信。但转眼一想,司机师傅的确很辛苦。出的了苦力,拿着那个颇为有点沉甸甸的钱。
这就是我们的生活,每个人都要在自己的轨迹上运转着,每个人也都各自有着运行的轨迹。而又有多少人,为了谋生钻进了钱眼里,把所谓人情统统都忘却了呢?我们是人,虽得谋生,但并仅仅是谋生,更要有人情,有生活的方式和选择。
很是打心眼里感谢这位师傅,临走时加了微信。晚上十点钟,我写完稿子,跟其发感谢。师傅说,我还在跑车呢,今天的单子还没拉够,现在辛苦一点,但比之前在工厂里强多了。
晚上十点钟,我伸了伸懒腰,看着窗户外,来来往往的车水马龙,又有着多少还奔波在路上,未曾回家的人呢?我曾经傻傻的想,这路上车子怎么那么多,就这么不舍得休息。
为了谋生,我们都奔波在深夜的路上;为了谋生,人人都享受着生活的苟且;为了谋生,即便是不情愿,也是要好好的活。但我们这一辈子,所谓生,不仅仅是为了谋生;而是有人情味的好好活。
我很是感谢,那个捡到我电脑的河南老乡。他让我看到了人情,相信了人情。
3
这几天先生总是晚归,而我也习惯了他的节奏。生活总是忙忙碌碌,高房价压着这个城市的人,高生活成本压制着我们。可是我们有自己爱的人,就必须负重前行。这才是谋生,也更是生活。
昨晚十一点,先生回来了。我还在书桌前码字,听到开锁的声音,匆忙趴倒。“不是说好了要早睡吗?怎么那么晚。别装了,我都看见了。”我不好意思的起身,给了他一个大大的拥抱,靠近他的时候,我闻到了浓浓的酒味。
“你去应酬了,我给你倒点水。”其实我本人是颇为理解男人的不易,身在职场,总是会有着应酬,而那些酒,干巴巴下肚,也未必是自己想喝的。
我转身去倒水,这家伙躺在床上就闭上了眼睛。
“我去面试了,也不知能不能进,等了好久,本以为直接二面,结果人家通知我改日再过来。”
“嗯嗯,没事。哪有这么快,你可以的”,先生醉醺醺,说着稀里糊涂的话,“老婆,其实你想干什么都行。写作也可以,能做一份你喜欢的工作。你看你多好,可以自由自在的干着自己喜欢的事,现在很多人都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仅仅是为了谋生”。
我看着已经渐渐入睡的先生,好想自己能赶快强大起来,生活的担子压在他一个人身上着实太重了。
而我呢,除了要追逐自己的梦想,更要扛起生活的重任。我们每个人都是如此,在既有的运行轨迹上忙碌着、运转着。为了爱着自己的人,颇为忙碌的向前冲。生活究竟是什么?它不仅仅是你个人的谋生,更是你爱着的人你们彼此的互相承担,有着一个生活目标,这才有了生活。
很是羡慕入睡很快的人,没了什么烦恼,也没有那么多想不开。安安心心地入睡,也是一个人一大幸事。
我突然想起,大白天经过地下道时,看到的一些在地下道睡午觉的农民工。地下道冰冰的,地上什么都没有,几个女人就那么一趟,帽子遮盖住自己的眼睛,安安稳稳的睡着觉。
对于她们来说,又有什么所谓的女性应该追求的雅观呢?为了满足基本的谋生需求,她们得像男人一样,抡的起大锤,搬得动板砖。烈日炎炎下的忙碌,为的是远方在家中的人能生存下去。
那份苦工对于她们来说是,一份工作,是谋生的方式,但更是一个家庭生活的殷切希望。
先生和我,还有那些在地下道睡着的女工,谁不是为了生活而远走他乡呢?寻得一座城,开拓着自己的生活梦。
4
朋友打电话过来,诉说着自己的苦恼,好想逃离体制。三年了,我都换了三份工作,朋友还是在之前的工作岗位上。他,曾经不止一次的跟我说,我要换工作了,已经想好了。电话过来,抱怨了下,转眼又干了一年。
三年过去,朋友买了一辆SUV,是他颇为喜欢的一种款式。车子到了手,苦于身边没有一个可以相伴的妹子。
“我干了那么多活,可是功劳全被他们拿走了。”朋友所说的“他们”,是只会说话,不干事的马屁精。身在体制,诸如此类的人,不要为之太多了。
朋友性格耿直,按理说,是不适合在体制内干的。领导吩咐下来,朋友就硬着头皮加班加班加班,连着熬了一个星期,出力不讨好,奖励仍旧没有他的份。
“我要走了,真的要跳槽了,实在待不下去了,可是还得找到合适的下家。”朋友话锋一转,硬着头皮又干了下去。
现在这个社会上,有一种现象,90后常常被讥讽,说受不了一点的气。仔细想想,确实是如此,大都家境殷实的90后、95后们,又怎么能受得了呢。即便是不喜欢的工作,80后的人为了生存会继续选择忍耐;而当90后们,一份工作看不到任何价值,不愁吃和花,他们还会继续坚持吗?
这一点我们不得而知,也许生存环境和生活压力变了,需要靠自己生存的人,还必须苦苦地谋生着;而有靠山的人,浑浑噩噩的过着,享受着他们自以为的生活乐趣。
5
人人都向往着诗和远方,我们厌恶了眼前的苟且,当钱挣得足够多了,有些人选择了放空一切去寻觅远方。
我在大理一个人行走的时候,曾经碰到过不少放任自流的人。他们无一例外的卖了北上广等大城市的房子,跑到苍山脚下买一处小的院落,怡然自得的享受着自然的乐趣,诗和远方的豁达。
人总是喜欢厌倦的,日子一长、一旦习惯,什么都开始厌烦了。这些追求着诗和远方的人,又开始张罗起来:他们忙碌的装修,开客栈;他们做着小生意,又过上了接地气的生活。
我们是人,哪能像神仙飘荡在云端?闲云野鹤般的日子过久了,整个人也会变了味道。人是需要忙碌的,即便是不再为谋生而发愁,也是需要有着一种追逐生活的乐趣。
一位坚持四十年如一日的修鞋老大爷、一位拾金不昧的河南老乡、好几天晚归的先生、地下道里躺着的女工、在体制内抱怨着的朋友、羡慕诗和远方去了大理的人、整日的坚持原创的我,无论我们是谁,处于社会的哪颗螺丝钉上,我们都在一如既往的谋生,同时也在想着生活的方式。
成年人的世界里,没有谁比谁更容易。我们大多数人,只看到了别人表面上的光鲜亮丽。
在这个世界上,任何工作都没有贵贱之分。只要是肯踏踏实实,坚持而努力的谋生,心存希望而有着生活的追求,他们都是值得我们尊敬的人。
生活就是这样,即便是磕磕绊绊,我们还要一如既往的向前。我们是人,不单单为了谋生,更要好好的活着。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