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18岁的儿子和母亲的对话,就抛开对话内容不谈,就单是和目前保持着书信彼此了解对方的这份真挚就让感动。想到自己的18岁,对母亲的最大感觉,估计就是嫌弃,嫌弃她不懂流行,不懂电子,对电视上的一切事情信以为真。如今想来,如果当时尝试互相了解对方,那时母女关系应该会缓和很多。
本书之所以畅销,是它最温馨的方式—母子书信—去探讨很多深层次的问题,如集体感荣誉感、东西文化差异、国际政治、青少年的想法、当代大学生等等。对其中的关于个人成长中价值观等方便的讨论感触很深。文中的母亲告诉儿子,金钱与名声绝不是快乐的核心元素。一半人在赞美我的同时,总有另一半人在批判,我有充分的时间学习如何宠辱不惊。母亲的言说像熨斗的强大热力,一下子烫平了儿子心中的焦躁和郁闷。这也是自己迷茫时一直思考的问题,人生意义,是该抛弃真心追求功名利禄,还是遵从自己,去做快乐的事情。是该活在别人的赞美中,还是自己的小满足里。原来,每个人都曾思考过这些看似矫情的问题。原来,这些问题也从不矫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