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读了于洁老师一篇文章《于洁采访:32岁外卖员的人生意义》,其中外卖员的一句话引人深思。
他说:“我现在最大的困惑,就是对人生感到迷茫。全年无休地送外卖,这样的生活究竟有什么意义?未来又会怎样?我真的一无所知……”
对人生迷茫,这并非外卖员独有的困惑,现在有太多人深陷其中。天天忙忙碌碌,却没有目标和方向,只是被动、机械地在人生的道路上不断奔跑,却不知道要终点在何处,跑到什么时候才是尽头。
这不仅让我联想到“空心病”,“空心病”是由中国心理学家徐凯文在2016年左右提出的概念。他用“空心病”来形容一些年轻人虽然表面上看起来生活条件优越、成绩优秀,但内心却感到极度的空虚和迷茫的一种心理状态。
而现在,空心病似乎已经蔓延到了社会的各个角落,坐在教室里的孩子,有多少能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又有多少知道学习的意义,更不用去谈论人生的意义了。这些孩子物质上是丰裕的,但是在精神上却是极度贫瘠。
正因如此,很多孩子并不幸福,还不到放学的时间,就早早把东西收拾好,铃声一响箭一般地冲出教室,可见他们对教室、学校是多么的抵触,又怎么会去思考学习和生命的意义。
再看近几年步入职场的年轻人,一毕业就有车有房,衣食无忧,这样的条件让他们还有什么可以去追求?这样的社会环境让他们失去了生命的活力,更无法获得生活的价值感。
再看看那些996的上班族,工作如此辛苦,根本没有时间去停下来想一想,静一静。
生活是需要沉淀的,就像我们需要睡眠一样,如果长期没有睡眠,人早晚要出问题的。
生命是需要意义的,即使暂时还不知道生命的意义,但不能放弃寻找意义的动力,因为寻找的过程本身就是意义形成的过程,那些一路走来的串串脚印,滴滴汗水,也许就是生命意义的体现。
知晓生命的意义,就全力以赴去做好当下之事;尚未明晰生命的意义,同样要努力做好当下。只有在不断探索与实践中,不断体验和反思中,我们才能逐渐找到属于自己的生命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