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刚进公司的第一天,HR送给我们的书。当时稚嫩的我把这本书奉为职场圣经,深觉里面讲的每个点都非常有道理,甚至有一种相读恨晚的感觉。时隔三年再翻这本书,开始有了不一样的理解,对里面的很多观点进行了批判式的思考。
比如作者的观点是“不要和同期入职的同事交往”。Why?作者的想法是否小心眼过多呢?同期入职的小伙伴可能成为交心的朋友,难道不是职场的幸运吗?第二个无法赞同本书观点“不要和公司内部的人一起去喝酒”。这篇文章显然有点文不对题,他想表明的是,大多数公司的领导都是早去早回的,想找机会和领导交往你可以保持和他步调同步。下班去喝酒的同事似乎都是在公司无作为的人,那么和这样一群人交往,那你的交际圈子会非常有限。作者的观点不全错,但太绝对。因为在非工作时间往往可以了解到公司很多八卦增进同事感情,一个星期有那么一两次的机会难道不是一个好事吗?第三个观点是“将较小的花费换算成年额计算”。比如在便利店在每个小物件上的花费只比在大型超市购买多来一两块钱,或者在ATM机上取钱比柜台多一点手续费,但是这一点点小钱积少成多也会成大的金额,是不划算的做法。我不认同作者的这个观点,因为只有时间是钱买不到的,便利店和ATM机给你提供时间和地点便利,让你用这些时间来去思考和更多的事情,或者是去做阅读学习或对自己进行投资,难道不是更大的效益吗?经历这几年的双11,双十二的购物节,我对此有了更多的体悟。每次大促都会花很长时间,平均大概是8到10个小时反反复复地选东西和比较价格。我耗费的这些时间跟精力,和节省下来的几十块或上百块哪个更有价值呢?
当然这本书中也有很多,非常需要我们去注意的观点。不管是新人还是职场老油条都要警醒。比如,不能迟到;一定要带24小时之内回复邮件;明确工作的要求;一定要在会前做好功课等等。都是最基本却容易忽略,要经常敲打自己的。职业生涯是一种磨练,是对自己心智阅历还有性情的磨练。我想每个人不同的时间阶段,都会不同领悟,就像1000个读者心中有1000个哈姆雷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