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就是元旦了。上午闲下来,总想为即将远去的一年留点记忆。空荡荡的房间,空调不知疲倦地吹着。温暖的阳光,透过冬日的严寒,掠过树梢,照进房间。一杯热水,一个苹果,一台笔记本,除了看书,没有什么比写作舒服的了。
我不喜欢用纸笔写字,说实话,或许是因为自己的字实在难看,或许是因为写字没有打字快。对于我来说,笔记本永远都是最佳的写作工具。也尝试过用手机或者平板写字,但是屏幕太小,编辑起来很吃力。
简书,很早就注册了。之前只发表过一篇家人的文章,然后就沉寂了几年。今年11月份,忽然想尝试一下,看自己还能不能写文章。于是重新下载了简述APP,开始创作。这一开始,就着了迷。
我喜欢小说,所以就尝试写小说。从11月中旬开始,陆陆续续写了三十几篇文章。少的一篇几百字,多的有快三千字。但是流量一直没有起来。或许是文章没有章法的缘故。
一开始,是激情日更。坚持了几周,轻轻松松。后来,只能每天强迫自己去写。下班之后,吃过晚饭基本快九点了。开始构思,起笔,一切都很急促,熬夜免不了。家人生活也受到影响,毕竟第二天大家都要上班。文章质量可想而知。
因为日更不能停,每天都要去尝试。有些时候,写作很容易进入死胡同,卡壳了,怎么都找不到出路。有些时候,好不容易起了头,写了几百字,家人几句话就打乱了。
写作是一件苦差事。若不是因为那份热爱,没有人会去做这样的事情。因为日更是要挤出时间来完成。对于单身的人来说,应该是毫无压力的。但是对有家庭的人来说,每天这样做,家中的矛盾就渐渐暴露出来了。
我尝试过去找到平衡。比如压稿,比如随便写一点感受。几次之后,日更的任务是完成了,可是心中那份愧疚却久久消除不掉。没有什么比写了一堆自己不想要的文字感觉糟糕的。于是自己索性断更。
坚持了一个多月,断更了。简书自动复活一次。然后自己还是断更。说不难受,那是假的。等心情平静了,再出发,再次挑战日更。哪怕是零阅读也好,我想写出自己想要的文字。浮躁,是写作大忌。沉下来,才是出路。
有时候,自己洋洋洒洒写了很多自己想要的文字。拿给家人看,家人往往不屑一顾,要么横竖打击,“这是什么啊?一坨狗屎!”, 要么就是“太做作了。”,之后,家人开始训斥我,写作要真实一点,贴近人物去写,不要带自己的感情。我傻乐呵,想想也对,但也不着急,过程嘛,总是需要时间去完成的。
日更益处很多,我可以很清楚地看到自己的不足之处,然后去图书馆查阅资料,去仿写。小练笔必不可少,思维也不要太固定,不去写格式文,套路文。安安静静地做自己。
曾在图书馆里边看到一本奇书,作者李茵并不是文学工作出身,晚年写了《永州旧事》,文字很清奇,飘逸,和士大夫汪曾祺有点相似。她用最软的笔,花了二十年写下生活的点点滴滴。我想,那些文字一定是她想要的。这种写作现象,现在已经不多见了。更多的是早产,高产,快产,近似流水线的文章。李茵八十多岁了,她老了,但书中的文字永远不会老。
泡简书的时间不长,朋友零星几个,但为了日更苦恼的简友并不少。若出于对文字的热爱,日更是有帮助的。写作的时候,恰巧是大脑告诉运转,思维最为活跃的时候。只有写下来,才能印证心里的想法,看到不足之处。但若不是,那只是为了完成任务罢了。
通过日更,人安静了下来,脾气好了很多,心态也好了很多。没有了之前的怨天尤人,抑郁也没有了。自己用文字建立起一个王国,键盘霹雳巴拉,整个人随着指尖跳跃出阴霾角落。也许,这些才是今年最大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