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即是色,色即是空。
佛教中所说的“空”并非我们所能理解的那个“空”,它远远超出我们这个世界的意识观念逻缉思维。我们观念中的空往往被定义为没有。而佛法当中的“空”,方便说,它非有非无。它是一切万物的本体,能生万物万法万相,但是一切都不可住、不可得。这个空,无边无限,大无其外,小无其内。它不是我们意思观念所能理解的,只有放下我们一切观意逻缉意识思维等一切业缘形成的障碍,才能真正的契入这种“空”性。
人生易得,不易空。所谓空,瑜伽八十三卷十五页云:“所言空者,无常,无恒,无不变易真实法故”。 二解 瑜伽八十三卷二十二页云:“空者,谓离一切烦恼等故”。 三解 瑜伽八十五卷十页云:由我我所、我慢执着、及与随眠,皆远离故;说名为空。 四解 显扬二卷十六页云:空有二种。一、所知,二、智。所知者:谓于众生遍计性所执法中,及法遍计性所执法中,此二遍计性,俱离无性;及彼所余无我有性。于诸法中遍计性无,卽是无我性有。于诸法中无我性有,卽是遍计性无。卽于此中有及非有无二之性无分别境。智者:谓缘彼境,如实了知。
空就是最为神秘的。
空是虚空,万物皆为虚空,一切都是幻觉而已。
世界本空,空又创造万物,万物不信空,最后又成了空。
提到空,佛教文化就是与其链接的。佛法中这句话基本要阐述的是万物本空的理念,原是要使我们了解万事本无其永恒的体现,一切皆将坏散,教我们不要对万物起执情,而使身心不得自在.结果有些人谈空却又恋空,其实恋取世事和恋空并无分别,同样是执取而不放.恋空的人弃绝一切以求一个空字,最后还是有一个“空”的意念无法除去.殊不知万事万物本空,弃与不弃都是空的,有弃绝的念头便已不空,爱空的念头已是“有”了.说明了色和空是不相碍而相同的.执着于色的人不明白“色即是空”,执着于空的人也不明白“空即是色”.
虽然人们对空的理解少之又少,但是却热衷于对空的追求。
例如《空空如也》中的歌词:白天和晚上都是冬夜,悲伤的到来我从不拒绝,反正亦是空空空空如也,我懵懵懂懂过了一年,徘徊在石板路的街边,曾经笑容灿烂,如今却空空如也。
有时候空既是拥有。自己一个人,也不是孤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