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永不言弃
小时候,家里虽不富裕,但父母过年都会想办法买来布料,替我们几姊妹做新衣服。
记得那时,家里的新衣服都是小姑父代劳做的,小姑父没有经过名师点拨,什么衣服的袖深呀、裤子的直裆呀……常常都是靠估计而做的。所以他做的衣服总是又大又长,我常在家人面前发牢骚,说他手艺不行,衣服穿起一点不好看。
那时不懂事的我,总惹得祖母一脸不高兴:“人家可是免费替咱们做的,自己还要倒贴线钱,如果觉得你姑爷做得不好,以后你们找别人做去。”
慢慢的家庭条件有所好转了,记得土地下户后第一年,勤劳的父母种了好几亩小麦,麦子卖了很多议价钱。那时正流行穿“的确良”。父亲在供销社一次性购足了全家人做衣服的布料,(只有三个弟弟的布料是棉布)请来了当地一位口碑还算好的缝纫师傅来家做衣服。
一听说快有新衣服穿了,我那个高兴劲无法用言语表达,日夜盼望着衣服快快做好……。
衣服做好了,可我怎么也高兴不起来。衣服依旧不合我的心意,特别是那个裤子很不满意,臀围、腰围、脚口严重偏大,这哪里是年轻人穿的样式嘛,跟那些老龄人穿的一二三裤子相差无几,我越想越不舒服。
一天,我偷偷地拿上裤子、剪刀与针线去到无人的墙背后,突发奇想:“这个裤脚这么大,我要是把它的宽度剪小一点自己缝上不就合体了么?”
一不做二不休,说干就干,我把裤脚口两片叠好,毫不犹豫的用剪刀在缝的边沿剪了一条约2公分左右的口子,学着师傅撕布的样子用力一撕……只听“刺啦”一声,裤脚口上随即裂开了七八寸长的的两条口子……
“怎么会这样?完了,完了,我真蠢……”我看了看口子的走向自言自语道。
自责中我很是慌乱,我本以为我撕掉那多余的部分会顺着那裤脚的边沿一直走到底,哪曾想到裁剪的裤片剪的是斜料,布的口子是沿着它的直线经纬走的,这样一来,那两条口子就跑到了裤脚的中间部位上去啦。
于是,我赶紧找来同色的边角布,用针线把那两条口子缝起来……一条好好的新裤子在我企图尝试改小的过程中打上了两个长长的补丁。
我害怕被家人发现挨批评,穿后就悄悄自己拿去洗了,偷偷晾到屋外不起眼的地方去。
一日下雨,祖母在收叠衣服时发现了那两条补丁,很吃惊地追问我是咋回事?我只好说出实情,祖母直道可惜了,摇头叹道:“你呀,真是个完美主义的丫头!”
那以后,我对裁剪更加感兴趣了,我总想长大以后自己的衣服自己做。辍学后,家里人替我买了一台缝纫机,我借来各种裁剪书,空闲就开始研究各种衣服的裁法。大姐大哥知道我喜欢服装裁剪,进书店买书或者逛街,一看到有关这方面的时装书,都会替我捎一本回家。
我从各种书上了解人体的各种形体与各种衣服的裁法不异的理论知识后,但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于是我开始着手怎样算料排版。这个问题难度就有点大了,涉及到布幅的宽度不一、人体的胸围不一、衣长的长度不一……当然算料用料的多少就不一样,排版裁法自然也不一样。
这就是为何一段布有些师傅说做不起衣服,有些师傅做好衣服后还剩有很多边角料的缘故,很多人总误以为是师傅偷了自己的布料。
那时布料很金贵,我总是想着怎样替别人节约布料,不浪费一点一滴。我不能拿着别人的布料来做实践,我总是尝试着用石子在地面上假设画上一块布,用尺子在地上比来画去,前衣片、后衣片、袖子,前裤片、后裤片……怎样排版最节约布料,反复多次,得出经验,裁袖子可以钻袖笼,若把袖子上半节的弧线放入衣片挖掉的弧线那里排版,至少可以省出10公分以上的布料。
然后,我用旧报纸按照那裁剪下来的衣片,用缝纫机把它缝制成衣服,用软尺再测量各个部位的尺寸,看跟之前量体测量出来的部位相吻合不。后来发现其它部位尺寸刚好,只有那个肩宽比开始测量的要宽那么2公分。怎么会这样?我百思不得其解,继续琢磨方知要减0.2分方可。
后来,大哥托人让我去街上找那个做衣服比较讲究的师傅拜师。
我去之后,见师父有三个徒弟,一个是他亲姨侄女,一个是他的叔伯外侄女,另外一个师兄是他啥亲戚。
看他们缝纫动作极其熟练,一问方知他们跟师学艺都是一年以上或几年的时间了。
我在那实习了几天,见所有关键的东西比如:袖口、领子、开袋之内的技术活都是由师傅姨侄女一个人专做,其他徒弟只能做那些简单的直线车工活。
我在那车了几天直线后,心有点急了,因为我没有那个时间来耗一两年。
一天下午,我去到那里时,我没有向谁打招呼,大胆的拿过一条西裤就准备开后袋口,师傅一看急忙放下手中的活,来到我缝纫机跟前,指点着我该如何如何先画线,怎么怎么做。
我暗喜,真是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原来诀窍就藏在这里。当我看见师父裁剪衬衣时,机会难得,我急忙起身站到他身后,观察他是怎么摆弄尺子画过肩的。师傅拿着尺子一边比划一边给我讲解,按照肩宽的几分之几计算。当我看到他尺子斜量的时候,我瞬间茅舍顿开,书上讲的是直量,难怪做出来的肩要宽两公分,我为自己的收获而高兴。
师傅的外侄女,看见我大胆去问师傅,一日也尝试着站到师傅旁边去问,出乎我意料的是师傅却回了她一句:“说了你不会懂。”
我在那拜师不到一月,家里有事就匆匆离开了,后来,我凭着自己积累的知识与师傅的点拨,在街上尝试着开了个缝纫店,生意好的让我一个人忙不过来……
一日,在街上撞见跟师傅一个生产队的女缝纫师傅,她见到我对我说:“你师傅手艺的确不错没话说,但他技术非常保守,我们熟人问他一般也是不说的,他教过很多个徒弟,但徒弟们都只会车工不会裁剪,你看他有几个徒弟有能力敢出去独当一面开店的?”
“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我回她。
后来我听人说,他那个外侄女一气之下连缝纫机都不要了,直接跑到外面打工去了,再后来那个师兄也因为觉得没有学到啥技术也离开了。
其实,在生活中,不管做任何事情都要靠自己去尝试,不断努力才行,别人或许觉得我是个很幸运的人,但她们哪里知道,春夏秋冬的衣服,每一个款式,每一个细节,我都是很认真一遍又一遍在石地上,不知尝试着画了多少遍才总结出来的一些经验!
---庚子鼠年.七月二十六.2020.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