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取授权
文集:《超级阅读术》读后感
文集:品读《三国志·姜维传》
前情提要
《超级阅读术》
【作者】斋藤孝【日】
【译者】赵仲明
【出版社】北方联合出版公司
一起谈书的朋友
开办读书会,一起阅读同一本书,一边喝酒,一边谈论。
回忆起儿时的求学时光,我依稀记得每天放学的时候,都会和小伙伴们讨论课本中的问题。
于是,就这么一边辩论,一边探讨的过程中,我对课本的理解和熟悉程度稳步提升。
反观现今,当我们采用读书而获取新知识的时候,孤军奋战的感觉很不美妙。
那我们何不回到年幼时光,找到一群爱读书的伙伴们,不定期的分享和探讨一本你认为有价值的书呢?
开办读书会,是一个非常好的手段,无论线上还是线下。
如果你没有时间参与或者主办读书会,还有一种方法能让你得到读书会相近的体验。
也可以通过互联网的方式,寻找一类书很精通的书友,去看他们的书评。
好的书评能让你提前看到一本书的精华,就像我现在写的这篇《超级阅读术》的读后感一样。
我会在将我认为值得分享的部分,用“引用”的排版方式高亮出来,让你一眼就能看到我如下评论的中心主旨。
说实话,这本书我并非细细地看过每字每句,因为原作者已经将重点在书中用粗体字高亮出来。
而我需要做的是,结合自己的经验和中国人的习惯,来扩展出每个重点的主旨,从而让读者能更快的接受这些很棒的观点。
将书评或者读后感放到互联网上,其作用便被放大,不仅仅能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还能获得更多的知识。
将自己的精神导师放在手边
读书可以遇见告诉你该如何走过人生的导师,集齐他的著作,就等于和他生活在一起。
那天,我在简书的微信群里询问大家,“能够引领你的精神世界,最崇拜的作家是谁?”
我得到了很多答案:马尔克斯、韩寒、莎士比亚、陀思妥耶夫斯基等等。
让我惊讶地是,大家都会将自己的精神导师的作品,读上好几遍。
我当时就觉得羡慕,因为,至今我还没有遇到自己的精神导师。
所以,我也不得不鼓励自己去多读书,让自己过得更加充实,更加充满意义,不留遗憾。
寻找推动你前进的书
前面我用课本来举例,其实不太贴切,毕竟工具书和文学书还有着本质的区别。
直接教授知识,以输出信息为目的的工具书,并不能锻炼你的刻苦精神和思考能力。
互联网时代的发展,工具变得易得,通过互联网获取基本信息成为了基本手段。
可是,无论你读过多少实用型的书,都无法锻炼思考能力。
在这里,“思考”的意义并非了解书上的定理和概念,而是找到规律,找到作者内心的一丝触动。
无论何时,我们都迫切需要读到一本书,让你在读完它的瞬间,仿佛像电流通过全身一般,犹如被一只大手推动。
这种书,肯定不会是工具书。
我只能说,那或许是一本小说,或许是一本散文,也或许是一本典籍。
为了能找到它,我们尽可能地多读书,从形形色色的信息种筛选出真正可靠的东西,并从中获益。
阅读古典名著,寻找穿越时空的普世真理
时代会变化,而道理不会变。
古典名著之所以能流传至今,并被无数人诵读,正是因为里面充满了普世的真理。
如果我们穿越回那个古老的年代,古典名著或许就是我们最爱看的“心灵鸡汤”,或者“心灵毒药”。
原作者在文中,不止一次地提到了《论语》,并且讨论了《论语》对日本人的影响。
由此可见,《论语》作为一本典籍,对于现代的我们,也同样适用。
生活的本质不会变。
为何适用?
因为,我们人类从古至今,生活的本质并没有变。
追求真理,追求自由,追求崇高的愿望也没有变。
真理跨越时代,通行于全世界,也是我们应该掌握的基本修养,其智慧满载于古代的经典之中。
找到高性价比的图书
区分实用型读书和趣味型读书。
前面我们已经提到,实用型的图书不需要品味和解释,因此我们采用快读的方式。
趣味型读书,例如文学著作等,里面蕴含着普世真理的,需要我们细细品味。
说到底,阅读文学作品,其实是一个享乐的过程。
进入作品的世界里,你是否获得了精神上的愉悦,这是衡量读书是否有价值的重要指标。
阅读工具书,你能获得精神上的愉悦吗?
我希望哪一天,我自己如果能写出一本书,也同样给读者一个享乐的阅读过程,那真是一件幸福的事情。
文学作品尽管有些是单篇文章,但也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解读,俗称“多义性文章”,这是文学的生命。
说到这里,我又不得不说那句,“一千个人的心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热爱读书的人,会对多义性文章提出很多不同的评论,并且你每次重读,都有更新的感受。
这就是经典文学作品的过人之处,绝非常人所能写出的。
另外,还有一种介于两者之间的推理型小说,读起来,有时很轻松。
不过,推理型小说,如果只是拐弯抹角地隐藏答案,就没什么意思了。
好的推理型小说,应该从事件本身出发,揭示生活和社会的深刻意义,让我们读者不仅仅追随作者的思路的同时,还能得到心灵的洗刷。
所以,甄别出你所要读的书的类型,用经济而效率的方法来品读,将让你获得更多的收益。
只有当你可以熟练切换读书方法的时候,你才能拥有高性价比的读书生活。
沉浸在想象的世界,驱动想象力
读小说时脑海里浮现出的人物,会因为读者本身而有着很大的不同。
相比于漫画来说,同样是获得喜悦的感觉,不如直接阅读文字来得有趣味。
与其被动接收画面,不如自己创造。读书的过程,就是读者和作者共同创造的过程。
当一部作品,通过读者的解读,作品才有了意义,并且这个意义是应由读者来挖掘的。
所以,我们在创作一部小说作品的时候,如果你花费大量的笔墨来描写一个人物的音容笑貌,那等于是限制住了读者对作品中人物的想象力。
都说细节出真知,我们何不采用细节的动作和对白,来推动人物的性格和故事的发展?
让读者从这些细节中,慢慢拼凑出一个完整的人物。
这比你用几百字来刻画一个人物的外观,要深刻得多。
反观古典作品中的人物刻画方式,也无外乎用十几个字,抓住人物最有特征的几处,简单描述而已。
最重要的,推动人物成长的方式,就是用人物对事件的反应来表达。
这就是生活的本质,体现在了人物的塑造上。
例如,有人莫名其妙地扇了你一巴掌,你是扇回去,还是骂回去,还是询问理由,还是默默忍受?
一个简单的反应就能体现人物的性格,这也就是读者能探寻的细节,何乐而不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