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英语的你,遇到过这样的场景么?
背了十几年单词,
翻烂了4/5本单词书,
但在和外国人对话、看美剧的时候,
依旧,听!不!懂!!!
示例场景如下(《老友记》):
场景: Hello~
你跟读:Hello~
场景:There's *** be something *** with him!
你:欸?
场景:All right Joey, be nice.
So does he have a *** ? A *** and a ***?
你: 嗯
明明,你都这么努力学习了,怎么还会有种,杜飞追如萍的感觉……
这是为什么啊?
让海螺君来告诉你!!!
① 阅读词汇 ≠ 听力词汇
不知各位,有没有过这样的体验。
当你在听一段英文听力时,觉得简直云里雾里,等拿到听力原文以后,却一眼就看得清清楚楚!
奇怪了!明明单词都认识,但你听起来的时候却两眼一抹黑?
注意,阅读词汇,不等于听力词汇!
科普:
听力词汇☞你可以听懂的词汇。听力词汇的多寡,是衡量一个人语言交流能力的最关键的指标。
阅读词汇☞ 你可以看懂的词汇。即,能通过识字阅读理解的词汇。
如果一个人听力词汇较多,但是阅读词汇很少,那就是一般意义上的“文盲”;
如果一个人阅读词汇较高,听力词汇少,那他学的英语就会被大众称作,“哑巴英语”。
但问题在于,大多数中国学生疯狂背单词的时候,记住的都是,单词的字母组合、中文含义,而不是单词的发音。
往往,你以为你已经掌握了这个单词了,但其实对单词的读音,还欠缺敏锐度!
② 听懂英语内容 = 生词量<2%
据语言专家测试
要基本听懂/读懂一般非专业英语内容,生词量必须小于2%,这意味着100个单词里,你只有2个以下的单词不认识。
而这2%,仅仅是对于母语者来说的最低要求;对于非母语者来说,即使你认识98%的单词,也常常无法听懂其内容。
那么,当你想听懂一部美剧,需要掌握多少的词汇量呢?
比如《Friends》(《老友记》),前九季一共93万个单词,13250个词位(Lexeme——就是把feel、feeling、feelings都算是一个词),那么要听懂99%的内容需要熟悉6079个基本词位。
你觉得自己的词汇量,有远远超过6079个基本词位么?
更大的问题是,这6079个词位是美剧中所出现的词,不一定全都是你平时背单词背下的词汇。也就是说,你掌握的,未必是你真正需要的词汇~
所以,要想我们的听力词汇覆盖“英文对话”、“美剧内容”,除了要补充自己的词汇量,还有一个关键问题是,要优化自己的“词频结构”。
③ 词频结构是重点
单纯提升词汇量,其实是没多大意义的事情。
比如,我们背了一本单词书,而其中的单词十分冷僻、书面化,那么你在与外国人对话、看美剧时,一定是很难用上那本单词书的内容。
语言学中有一个很重要的理论:
高频词一定会比低频词先掌握。
“high-frequency and wide-range words are generally learned before lower-frequency and narrower-range word.”
但是这个理论其实是不太适用于大部分中国学生的,因为我们对于词汇的掌握不是通过和英语的自然接触而掌握的,而是通过背诵词汇书而来的。
但事实上,语言对话中的大量高频词汇,并不在你背的词汇书里面,所以,就算你背完了这么多单词,却还是听不懂外国人说话、看不懂美剧~
看到这里,你是否明白了?自己累积了一万个单词,却听不懂英语的原因呢?
解决办法这里有 ☞
语言家们在掌握词汇方法VLS(Vocabulary Learning Strategies)上常年关注和推荐的学习方法是,通过自然语言情境掌握(Natural Context)。
也就是说,如果你扩大词汇的方法是多看英剧美剧、多和外国人聊天,不仅语言应用能力会提升、能获得语言之外的知识乐趣、扩大词汇量,更重要的是你的词汇结构会更高效。
所以,大家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千万要注意,不要死盯着我们的单词书去背,还是要尽量给自己创造一个自然语言情境,跟外教对话、多看美剧、原版著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