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被张靓颖的新闻刷屏,看到冯轲在微博里大笔一挥,说:“我冯轲愿意把我名下所有财产转到靓颖名下。”他的做法突然让我联想到《爱的艺术》有关给予这个话题。
在《爱的艺术》这本书中,它将给予分为以下几个层次:
1. 交换。
这种就像商人做生意时,给予他人一些东西经常是为了获得一些利益,这种“给”是为了“得”,因此实际上是一种交换。
2. 牺牲。
我们时常会发现一些爸妈为了孩子的成长去牺牲自己的一些利益,他们这样做给他们自身并没有带来直接了利益,但他们却将此认为是美德,牺牲了自己,成全了孩子,宁可让自己忍受损失,也不要体验快乐。最经典的莫过于:一些妈妈宁愿待在失败的婚姻中,忍受痛苦,也不要离婚,而为了“给”孩子提供一个“完整的”家庭环境。其实这是一种“牺牲”的表现。
3. 力量。
一些人通过给予物品或金钱给他人,比如赈灾济贫、公益募捐等,将自己的东西给予他人。也许他并不是大富大贵,但这种人从心理学角度上来说,他是一个富有的人,因为他感觉到他自己是一个有能力帮助别人的人,这是“给予”在物质范畴所带来的力量表现之一。
但“给予”最重要的范畴不仅仅是物质范畴,而是人与人之间的范畴。一个人通过分享自己的兴趣爱好、知识技能、欢乐甚至悲伤等等这些在他身上有生命力的东西,通过他的给予,既唤醒了自己,也唤醒了对方身上某种有生命力的东西。不仅如此,在这种给予的过程中,给与得的人都会因此而感谢这新的力量。而这恰好是“给予”作为力量的最高表现之一,也是我们在生活中极其推崇的。
回顾冯轲在微博上的那段话,他声称将自己的财产转移全部转移到靓颖的名下(暂且不考虑明星等外部因素影响,将其视为普通家庭的案例),他的这种给予若在一开始事情还没发生的时候,一开始主动心甘情愿地去做,那这种效果带来的力量会大很多。
而现在事情发生了(靓颖母亲公开反对),他的做法带有“交换”的性质,为了取得对方的信任,为了缓解家庭危机,这种“给予”的力量必然会下降。因此,后面他需要通过更多的努力,需要给予他身上真正有生命力的东西去唤醒靓颖母亲身上的生命力,比如信任,只有这种生命力产生了,让彼此都因此而快乐,他与靓颖才能得到靓颖妈妈真挚的祝福。
最后,祝福他们有情人终成眷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