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并不算薄的书,昨晚一气呵成读完的。从7pm多到11:30pm,四个半小时的时间,没有想要停下来。
顿时一种宿命观涌上心头,2017年1月1日开始的不间断读书计划,难道都是为了让我在今天,读到它?
2016年中的职业生涯转折,经历了太多的痛苦挣扎,那是一种明知道自己会坚持下去,却无法向外人道的痛苦,就那么默默的在焦虑中度过一天有一天。被工作填满了大多数时间,被焦虑填满了剩余的可怜时间,那些仿佛丢失掉自己的日子,我问自己该何去何从?
即使痛哭流涕,却也没想过放弃,我不允许自己单纯因为困难而放弃,是的,可以哭泣,不能放弃。
于是带着迷茫懵懂的心,定下了一个那时候看起来很难达成的目标,但我清楚的知道,那是最正确、最应该做的事情,即:从2017年1月1日起,每个月至少阅读2本书,一年至少阅读24本书。
过去也曾反复敦促自己读书过,也知道读书的重要性,但就是这大家都知道的重要的事情,仿似是人生中最不迫切的事情,可以为一切其他事情让步。
然后一本书拿起又放下,几个月也没有读完,那些暗自下定的决心,也就随之暗自消失了,一种”反正没人知道我定了计划”的坦然从心底升起。
其实剖析起来也很简单:
人总是希望获得即时的反馈和满足感,不管是何种反馈,不顾是何种满足。这世界天然的被设计成,只能让你看到眼前的利益,却不能让你准确的预测未来收获,于是为了那些所谓伸手可以碰触到的实在的满足感,我们牺牲掉不确定的未来,甚至不留一丝机会。
那些现在就能碰触的快乐,就像是一剂精神鸦片,给焦虑的人们一点有毒的安慰,逃离生活的压力,然而逃离的同时,也染上了毒瘾。
你可曾想过,那些刷不停的段子、那些看不停的爆笑视频、那些仿似兴奋剂的八卦故事、那些边笑边骂却一直在继续的脑残剧集、那些瘫在沙发里的数小时的网购,在你即时满足的背后,其实是在蚕食你的青春、你的时间,又一点一点将你拉入得过且过的深渊。
更可怕的是在这个大数据盛行的时代,你的任何一步操作都被记录、被分析,然后所谓的人工智能推送给你更多你想看的、你爱看的,你毫无察觉的走入一个又一个圈套。
然而我不想被淹没在一片大数据中,我不想被蚕食的只剩下碎片的想法,我不想这世界走一遭却一直活在精神鸦片里,我倒要看看这世界,踩着人类进步的阶梯——书。
太多大量阅读的人,让人听了就想自我放弃。梁文道的每天一本书、高晓松的读古阅今,还有更多知名人物的一年一百本书,这些遥不可及的目标,大多数时候没有成为激励我们的素材,却成为了我们自我放弃的借口。好像书不读成她们的那个样子,读书就变得没有意义了。
我也曾深陷其中,我生活的这个匆匆的年代,我就职的这个忙碌的公司,我接触的这个娱乐的社会,读了书给谁看?
可是这一次我不这么想了,纵然过了最佳读书年龄,虽然懊恼大学荒废的时光,我依然决心,现在启程。我告诉自己,生命还很长,着急什么呢?就是有很多事情,不应该想现在、甚至不应该想一年后甚至三年后、五年后有什么收获,有些事情就是要坚持一辈子,然后体会一辈子的,我想,那有些事中,读书应该是排在第一位。
我认为读书是正确的事情,但是也是短期看不到回报的事情,但是我想:
当你不知道该做什么的时候,做不分古今、不分国界、不分种族都知道正确的事情,就是永远不会后悔的选择。
于是这一次,我真的开始认真读书了,说是岁月的沉淀也好、现实的无奈也好、成长的收获也好,说什么都好,反正是认真了。
我规定自己谨慎选择要读的书,但是拿起一本书就没有放下的道理,无论如何也要读完,管他有没有兴趣,管他有没有收获,先读完了再说。如果读的书都要全靠喜好,那岂不是放弃了太多喜好不能涉足到的领域,况且严格说起来,喜好也是一个不靠谱的事情,就像很多人都曾经很喜欢过后来不再喜欢且证明是错的人。
我真的就把读书的计划当成一个任务去执行,严格的一个月不能少于两本书,然后为了达成这个目标,闲下来没有计划的时间,优先选择看书,不看剧,不读新闻,不刷段子。
一个人,带着书,这里走过,那里看过,反正就是没停下来。
起初也总是怀疑,读了的书又记不住,想不起,到底读书是为什么呢?鸡汤说:那些走过的路、爱过的人、读过的书,都藏在你现在的气质里。虽然不知气质为何物,但是这碗热腾腾的鸡汤我选择喝掉。
我就想:管他结果是什么,人这一辈子总要坚持点什么现在不知道有什么用的东西,然后坚持到最后,得出自己的答案。
于是这一次,许是年龄的原因,真的把读书这件事情坚持下来了。于我而言,曾经反复失败的尝试不是人生的徒劳,那些尝试都像是起跑线上不断蹲下准备又站起,反复积蓄着内心的勇气,然后在某一次,就真的跑了出去。
神奇的是,读着读着,书就成了我生活的一部分,是我心灵的一部分,喧闹之后,总想找一个地方静静地看书,感受自己。
我甚至不再追问读书有什么用,虽然我依然不记得看过的大多数内容,甚至也无法找任何看过同一本书的朋友讨论,更多的时候,那些文字就默默的存在我和未知之间,给我安慰。
我想,这大概会是我真的坚持一辈子的事情吧。
然而,在你并不期待找什么答案的时候,答案却不期而遇的找上你。
虽然,读书过程中也读了很多有启发的书,但是《你要如何衡量你的人生》这本书,还是让我感觉找到了过去读58本书的意义——遇见它。
可能很多人读了这本书会批评我言过其实了,但是于我,这本书就是让当初读书的决定,和读过的58本书变得更有意义起来。
希望看到这些文字的你,也能鼓起勇气去做一个现在看起来没有意义但是就是要坚持下去的正确的事情,然后坚持到最后,找到你自己的答案。
我知道读书这件事,我离答案还很远,因为,我真的会坚持到最后。
本来提笔想写这本书,结果却提笔给过去的时光和决心,一个温暖的纪念。
如果在某一个平行时空,有幸遇到一年半前的我,我一定会微笑的走过去,抱住她,感谢她当时的决定。
By Miss 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