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都记不得从什么时候开始,形成了这个“日行万步”的习惯。只记得在此之前,我是非常非常非常疏于运动的,以至于体形严重变形,体重迅速增加。
印象很深的是有一次,去学校对面的兰泉药房配药。这个过程中,无意识的站上了药房里的体重秤,一看数据,居然80Kg。吓我一大跳。这对于体重一直在72Kg左右的人来说,这份挑战、这种压力,无疑是巨大的。
驻店的小刘医师很热情也很认真的跟我说,“杨老师,我觉得你应该加强锻炼了。要不然,你的体重还会增加,体形还会变胖。这样的话,对你的高血压等疾病,也会产生不好的影响。”
我不知道医生们是不是都喜欢危言耸听。但我着实被小刘医师的真诚所打动。于是我就问,“怎么锻炼比较好。”
“还是走路吧,像你这个状况,每天应该走上个三、五千步。”小刘医师说。
“就这么简单?”我还真不太相信。
“对,就这么简单。”小刘医师几乎是很肯定的回答。
然后她又接着说,“难的是,要坚持,坚持每天走路。问题是,你能坚持多久呢?”
是啊,我能坚持多久呢?客观地说,连我自己都不知道。
刚开始的时候,是每天吃过晚饭,在学校的操场上一圈一圈地走。而且可能是因为怕我“不认真锻炼”,有一段时间,老芊还陪着我一起锻炼。但我能很明显的感觉到。与其说是“陪着一起走路”,倒还不如说是在“监督着我”更恰当一些。
监督就监督吧!
问题倒不在于是不是“监督”,而是这个5000步对我来说,并不那么容易完成。学校那个200多米的操场,一圈下来也就那么300来步。5000步的话,起码15圈。一下子这么大的运动量,还真不适应。于是乎,走走、停停,停停、走走,总算这么撑下来了。
再往后,老芊借口工作忙,也不再陪我一起健步了。其实是因为她已经看到我比较“自觉”的缘故吧!每天晚饭后这个工作,差不多已成习惯。所以不再需要监督了。
再后来,考虑到每天晚间去学校,传达室的保安师傅总得给我开门啥的,老给他们添麻烦,也不是个事情。尽管这本来就是他们的工作。但想想,老是这样也不见得是个好事,于是从那个时候开始,学校是不再去了,那就沿江堤吧,去江滨路一带。
晚间的江滨路,倒是非常的热闹。那些热衷于锻炼的,大多是老头老太太。健步的有,跳广场舞的也有,整个江滨路一带包括江滨公园在内,确实算得上真正意义的“文化公园”了。当然,也有小伙子小姑娘结伴的,但他们的目的,应该不仅仅只是“锻炼”这么纯粹了。我想。
就这样,在不知不觉中,度过了几个月。
到这个时候,5000步对我来说已经不是什么问题了,更多的时候,好像是为了完成一种任务。每天要是不出去走走,浑身上下不舒服,就好像有什么事没做一样。
有一天,早上很早就起来去老街买菜。因为老街的菜是对江袁浦的菜农自己种植的,菜相对比较新鲜,而且价格也便宜一些。回来的时候遇到了同小区的老来,好像刚刚晨练回来。跟他聊了几句。他告诉我,他现在每天早上去江滨路锻炼,因为,“早上的空气,比较新鲜。”
我觉得他说的,有道理。于是相约,以后每天早上一起出门。
就这样,把每天的晚练变成了晨练。差不多都是五点左右出门,到湘墅花园南门绕一圈,折回,50分钟左右,6000步。
风雨无阻。
节假日的时候,因为不用着急上班,于是走得更远一些。出门的时间略提前了一些,一直走到小砾山排灌站那一带再折回,来回也就一个半小时,差不多10000步。
总算坚持了下来。
下半年上班了以后,早上没这么多的时间再去晨练。但如果不练的话,那就很不适应。于是乎,调整了锻炼的时间。正常情况下,差不多6:40到学校,这个时间也是我们单位的“夏令时”学生到校“开校门”的时间,而往往,这个时候学校的食堂已经备好了早餐。用完早餐后,稍作休息,就在学校操场上健步。从这个时候到我“上班”的时间,如果没有特殊的情况发生,一般可以完成5000步甚至更多。
下午上完三节课后,还有一节作业整理课。这个课对于我来说,一般是没什么工作的。如果非得说“有工作”,那这项工作就是,我把自己交给了操场。还去操场上走路吧!肯定超过5000步的。
有的时候用过晚餐,还会跟小区里的老来、小学的徐老师等同龄人一起去小学的操场上走上几圈。小学的操场是全天候开放的,这里几乎整天都是参加锻炼的人,什么人都可以进来锻炼。
……
上一个周六的早上,去江滨路锻炼的时候突然想到,要给小狂配点药。于是乎,从江滨路沿五金路到了卫生院。值班的邵医生给我开好了药以后,很热情的跟我说,“好些天没给你量血压了,要不今天量一下?”我觉得没问题。邵医生遍用仪器给我量血压,边问我,“看杨老师你这么满头大汗的,是不是刚刚锻炼回来的?”在得到明确的回答之后,邵医生说,“血压数据很正常,82,123。如果是平时,平心静气的话,可能还会更低一下。”然后又说,“过些天再来没一下吧。”
接下来,又让我做了一个血糖测试。数据显示,“正常!”
……
走路,真有这么大的“功效”?虽然持“不确定”的态度,但形体和体重的变化倒是实实在在的。那个曾经非常明显的“大肚子”现在已经基本不见,体重从原先的80Kg变成了现在的73.5Kg,我觉得还是蛮欣慰的。虽然离我的标准72Kg还有一定距离,但我想,如果坚持锻炼的话,这72Kg应该也是尽早的事吧。就算真成不了72,现在的73.5也是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
从最早先的“被迫5000步”到现在的“自觉的‘日行万步’”,这个过程的本身,这样的一种“转变”,始于“偶然”,却终成“必然”。
想想均瑶、李咏的英年早逝,禁不住感叹,“年轻,从来就不是资本。只有健康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