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拉喀什的大俗大雅
摩洛哥的马拉喀什虽处于沙漠边缘,却是满城的陶土红建筑掩映在绿树中,被称红色之城。据说,马拉喀什人口40余万,每年却有不计其数的欧洲游客来到这座城市。他们大概也和我一样,被这座城市无与伦比的大俗和大雅所征服。
城市中的杰马·埃勒·夫纳广场,是一个越到晚上越热闹的地方,号称不眠广场。傍晚时分,包括我们在内的人群从四面八方汇集到广场,川流不息,寻找、分享一样样好玩好吃的东西。
广场上有各种露天表演,包括杂技和耍蛇;做买卖有安安静静摆好地摊的,也有大声叫卖招揽顾客的;有给人手上画图纹的,也有给人算命的;有卖面食、卖茶点的大排档,也有卖鲜榨橙汁、水煮蜗牛的大型流动车。人群中有白种人、黑种人,还有棕色的、黄色的;有穿阿拉伯长袍的,也有穿短裤背心的;有推车的,闲逛的,坐马车的,巡逻的,还有待在周边酒店饭店楼上平台吃饭、观景的,总之,各色人种,各种小买卖,各种民间艺术在这里你推我攘,互相为景观和背景。广场不现代,也不豪华,吸引人的就是弥漫其中浓浓、俗俗的摩洛哥市井气。
中国过去的老北京天桥,老上海城隍庙等大概也有点这个意思吧。
在摩洛哥旅游,喝水是必须花钱买的,在酒店里也是如此,而上厕所倒是都免费的,而且很干净。只有在这个广场,上了一个极其简陋的厕所,还没有抽水设备,要了我10个迪拉姆,相当8块人民币。还有,要想对着那些杂耍的蹭拍张照片,门都没有,必须起码给20个迪拉姆,偷拍被逮着就有大麻烦。谁让你们都要来,这里就是牛得可以。
如果说在这座不眠广场上经历的是马拉喀什的大俗,那么,另一处私人花园则用大雅惊倒了我们。花园的已故主人是名震时尚界的法国设计大师伊夫·圣·罗兰。
花园的门口除了浓密的绿藤绿叶外毫无张扬之处,而一跨进里面,别有一番惊艳,是一种我们从未见过的典雅与美艳的交织。
不大也不小的花园种植了种类繁多的植物,其中还有中国的竹子。这些植物全都滋养得壮壮硕硕,肥肥厚厚,绿荫浓浓,花色艳艳。与众不同的是,花园中的人工涂抹色彩十分浓烈,与绿色植物组合在一起,使景观环境大放异彩。
我们看到,深深浅浅的植物绿色构成花园的基色;怒放的三角梅染红了花园的一角;一个个半米高的大花盆,除了陶土红色的,还有被涂成纯度很高的黄色和蓝色,用色显得极其夸张大胆。花园里的小路全被刷上了绛红色油漆,弯弯曲曲延伸着,我们就像走在红地毯上;转眼看见前面掩藏在绿茵中的建筑物露出纯蓝色的一角,也极其明艳,该建筑现如今成了大师圣罗兰的作品陈列室,还有书店和卖品部,陈列品和卖品件件高贵典雅华美,恰似给花园落下点睛之笔。整个花园像似将室内设计的手法用于了室外的环境布置,让整个花园充满了犹如室内的精致感和美艳感。这一切都不由分说地俘获了每一个人的心。
花园的原创主人是法国画家雅克·马若雷勒,1924年,他开始建造这个花园,人们称花园的创意超过了他的画作。他将纯蓝色大量地运用在花园的建筑立面和陶制大花盆上,十分夺人眼目,人们就把这种蓝色称为“马若雷勒蓝”,有人甚至称其为妖冶的色彩。回中国后,敏感地注意到,上海也有很多公共地方用到与这类似的蓝色,却引不起任何刺激。想来色彩本无高下优劣,就看处在怎样的环境中了。
雅克·马若雷勒去世后,伊夫·圣罗兰买下了花园。据说,圣罗兰身前经常来与花园默默对话,从中获得创作的灵感。2008年,伊夫·圣罗兰在巴黎家中逝世。他的骨灰埋在花园一角。来到大师身前的花园,我们仿佛也与脱俗的高雅情趣接近了些。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