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看之前,还以为这是一本励志类的书,期待有精彩的故事可看,谁知这是一本心理学著作,在我还没准备好之前,它就来了,但看完后,它让我学到不少。
一直觉得自己心智不够成熟,但心智成熟要从何着手,我却不知道。《少有人走的路:心智成熟的旅程》,解决了我这个疑问,它分析了心智成熟必须具备的4个要素:自律、爱、成长和信仰、恩典。
1、 自律
正视苦难,不要以为成功那么轻松。但是也不要怕,自律性强的人,自然容易成功。
自律的4个原则:推迟满足感、承担责任、忠于事实、保持平衡。
——反省自己,最近在推迟满足感这一点上做得很不好,老是做月光族,刷爆信用卡、花呗,每次发工资还款还不够,之前自己说:不知是中了什么邪?其实是自律性放松了。
承担责任,这方面最近有点进步,对孩子、对家庭事务上,付出的时间、态度、方法都有改进。
忠于事实,工作上,能更平和地看待事情。
保持平衡,这一周来,阅读思考成果还行,输出了2篇,运动和饮食的调整放松了,睡觉晚了(11点半),明天开始要改正。
爱,带来安全感;安全感产生信任;信任引导自律;自律才会做好:承担责任、忠于事实、保持平衡,以及推迟满足感。
所以,爱是自律的原动力。
2、 爱
爱是什么?爱是为了促进自己和他人心智成熟,而不断拓展自我界限,实现自我完善的意愿而产生的行动。
回想年轻时,因空虚产生的依赖,原来那根本不是爱,爱不应该跨越或消除自我界限。爱要把心扉向对方敞开,但并不是交给对方来保管。
自我受虐,宁愿自己承受一切苦难,同样也不对。另外,以低级、肤浅的目标代替自我拓展和自我完善,比如:养宠物、把金钱、权力、美女当成爱的目标,甚至打棒球:想通过在运动方面的成绩,“抵消”在做人方面没有进步的事实,那都不是爱。
爱的唯一目标,乃是促进心智的成熟和人性的进步。
不要以“爱”作为幌子,只想满足自己的需要,却从不把对方的心智成熟当一回事。反省我们做父母的,就经常有越俎代庖的现象,孩子原本可以照顾好自己,我们却要过多地给予照顾,这不是仁慈,而是伤害。
对待孩子,倾听、了解,会使他感受到他自己的价值,变得更自信。这就是价值创造价值,爱诞生爱。
爱是为了努力促进自己和他人心智成熟,而表现出来的一种勇气。因为爱需要让自我拓展到陌生领域,再塑造一个不同的、崭新的自己,所以我们在面对恐惧时要能够坦然行动,克服畏缩心理。
爱的最大风险之一,是发生冲突时的指责和假谦虚。勤于自省,才能走出这种境地。——我们在教育孩子时,出于省事、推卸责任,与出于真正的爱,说出来的话是绝然不同的。
真正的爱能够使人发生改变,在本质上是一种自我扩展,而非纯粹的自我牺牲。
3、 成长与信仰
我们经常会听到说:现在的人越来越没有信仰,这是不对的说法,在做人处事中,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判断,自然流露出来他的信仰。某人所说的没有信仰,只是说他的信仰与你的有差异。所以复杂和多样化是信仰的特性。
人的信仰来自其文化环境、成长环境,所以我们处理事情的方式,就是孩子信仰的来源。孩子对神和上帝和了解,往往来自父母的人性。父母充满爱心,悲天悯人,孩子就会相信世界充满爱心。假如父母言而无信,睚眦必报,孩子成年后就会感觉到世界充满邪恶。从小得不到关心的孩子,长大后就会缺乏安全感,对世界充满戒心和敌意。
信仰的关键字眼包括“真实、观察、知识、怀疑、经验”等。但是不要患了管窥症,在心理上给自己设置限制。如果缺乏独立思考,你对上帝的了解都来自别人的看法,但那大都是错误的,你需要建立自己的价值观。
4、 恩典
有些事情的出现,难以用科学的方法解释,比如:健康、潜意识、运气。我们不能不说,命运有时像被世间更高的东西在引导操控着,我们相信世上有一种力量:叫做恩典。我们都希望得到恩典,但我们没法确认是否恩典会降临到自己身上。
但必须看到,我们身后有一种无可名状的力量,它使我们能够克服熵的力量,走向更美好的人生境界。
书里讲到了熵与原罪——懒惰。“熵”这个词,值得特别关注。
阻碍心智成熟的最大障碍,是懒惰。这一点我必须承认、反省。所有不成功的原因,都来自于自己的懒惰、以及因懒惰而生的恐惧、认命、侥幸、想走捷径。所有失败的原因——都在自身,不假外求。
我应该足够努力、摒弃一切借口、戒除懒惰,那时,就主动接纳恩典吧,不要害怕承担更多的责任,应该挺身而出,成为力量的使者和爱的代理人。
这是我读的第一本心理学著作,感觉要有较强心理承受力、和耐心去读。我甚至怀疑,做心理医生的人,要么智商极高、要么是犯过精神病的人,不然没法了解得那么深刻。
不过读来还是蛮有意思的,它让我更了解自己、他人、和世界,让一些迷惑不解的东西变得通透,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