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对我说“苦难净化灵魂,悲剧使人崇高”。事实上,是没有人愿意遭受苦难的,无论是生活、学习还是其他。如果非选不可的话,则是由自由意志决定的。什么是自由意志?简言之,就是做我想做的,做我应该做的。
从本质上来看,在吃生活的苦还是吃学习的苦上,大多数的人会选择前者。因为在短期利益与长期利益的博弈中,短期利益显得更加诱惑人。我们每一个人生来就是赌徒,受性格、经历、原生家庭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不同的人会做出不同的选择。有些人会选择短期高风险的股票,而另外一些呢则选择了长期几乎零风险的国债。
关于这个问题的评论,知乎上点赞最高的一句话是这样说的:学习的苦需要主动去吃,生活的苦你躺着不动它就来了。就学习来说,我们需要克服自身的无知、懒惰与恐惧,并付诸实践,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后,你才会获得正面亦或是负面的反馈。而生活的苦,可以被疲劳麻痹,被娱乐转移,只有在企业破产、房东收租等某些特定的时刻你才会感受到它。
有趣的是,通过学习我们认识到的只是自己的无知,我们越来越强烈的感觉到自己的无力感。苏格拉底说“The only thing I know is that I know nothing.(我唯一知道的事,就是我什么都不知道)”。于是在这种无力感的挑拨下有很多人会放弃、会无所适从。当感觉不到学习的快乐时,自然就不愿意吃生活的苦了。但是,要知道,意识到无知,正是知道的开始。
学习是一辈子的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需要脚踏实地;而生活呢,存在很多美好的幻想,一夜暴富,一夜成名,没有任何的规律可言,你可以不做任何的努力就能产生鹤立鸡群的假象。
有时候真实比小说更加荒诞,因为虚构是在一定的逻辑下进行的,而现实往往毫无逻辑可言。所以人们可以把一切不如意推给命运。
马云说“今天很残酷,明天更残酷,后天很美好,但是绝大多数人死在明天晚上,看不到后天的太阳!"
很多人都明白我上述所说这些观点,却不愿意付诸实践,这也就是很多人虽然懂得很多大道理却依然过不好一生的原因。
面对生活中的选择,每个人心里都会有不同的排列组合。选择虽然没有对错之分,却有利与弊之分。
同一件事情,对不同的人来讲,利与弊是不同的。
上图是时间与记忆和影响之间的关系。
左半边的图是“记忆曲线”,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学到的知识会慢慢的流失;
右半边的图是“复利曲线”,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学到的知识会产生越来越大的价值。
这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反映出我们需要重复的去吃生活的苦,从而形成一种惯性记忆。而这种惯性一旦养成,你自身的价值将产生很大的升华。
愿意的人,选择了吃学习的苦;不愿意的人,选择了吃生活的苦。也就是,愿意的人,生活领着走;不愿意的人,生活拖着走。
那么对于我来说,我为什么选择吃学习的苦呢?因为我不懂止损,我只知道什么叫尽兴。
另外,人被逼急了,什么都做的出来,数学题除外,嘻嘻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