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里11点了,附近的琴声依旧,.这是我班上的孩子,她每天晚自习之后都要练琴,以前每天都是重复练习一支曲子,今天换了,这首更流畅……
在这样的秋夜,秋雨濛濛,伴上婉转的琴声,总是让人觉得这个夜晚的应该与众不同。
何以笙箫默?
笙箫、琴瑟均为乐器。琴瑟起,笙箫熄。
W说,她最怕一个人,因为会胡思乱想,想他为什么用20天的相遇葬送了7年的感情?
我说,时间算什么?
时间不是衡量感情的标准,找对了人,一个月就可以结婚。
是的,W失恋了,她反反复复想不通:为什么?并且她认定他不过是图个新鲜刺激……
W为人谦和、待人宽容,容貌标致,小鸟依人。在我看来应该受到呵护,缘何就“遇人不淑”?
我是最不会安慰人的那类人。我反问她:“你怎么判断他和她不是真的合适?或许,人家才是真爱呢?”
于是得了历史学科职业病的我,给对方举了例子:蒋介石、陈洁如、宋美龄。(各位是不是觉得奇葩如我,无出其右者?)反正我就是讲了历史上这段三角恋。举例为证,以下是蒋介石给陈洁如写得信:
我最亲爱的妻:我于今天中午到达满洲里,我必须说我十分想念你。我高兴看到这座小城。。。。我很惊异地发现那只是一狭长的路段,没有值勤卫兵守卫,凡人均可自由越镜进出。请不要为我担心。我很愉快,正期待学习很多东西。 我一天从早至午至夜,都在想念你。
——介石(1923年8月25日)
我最亲爱的妻:我已安抵莫斯科。这里的海关非常严格,我们的行李都被彻底检查。令我惊讶的是这里的欧洲风味,诸事都与亚洲不同。。。。我很遗憾的是,列宁病得很重。。。请注意:我身上穿的是你给我的那件披风,那就是说,我在想念你!
——热爱你的介石(1923年9月2日)
和宋美龄结婚的初衷为政治,可是爱情许诺给了陈洁如。又如何呢?原本以为只是逢场作戏的婚姻竟然在那样一个政治风云激荡的年代,变成了相扶相惜的患难夫妻。或者说,爱情从来都不是单纯的爱,面对复杂多变的政治环境,能够与蒋介石风雨同舟的,不是那纯纯的爱,更需要两人灵魂的平等与相互扶持。
这段情中,陈洁如没有错,甚至无可挑剔。可是又能怎样?一切都在发展中演变,感情也一样。如果一方前进了,而另一方留在原地,看到的只能是个背影。
你记得也好,
最好你忘掉。
——徐志摩
徐志摩的妻子是张幼仪。追随徐志摩去英国,怀孕期间,徐志摩提出离婚,因为他喜欢上了才女、美女林徽因。同时却要求张幼仪做徐家的媳妇,却不能做他的妻子。张幼仪生下孩子后,徐志摩没能多关心母子,最后孩子在国外夭折。其实,不想评论,张幼仪出身书香世家又系名门之秀,算是“下嫁”徐志摩。可是接受新式教育又满身文人浪漫气质的徐志摩怎么也不喜欢那么规规矩矩的妻子……
后来,理性的林徽因认为徐志摩不过喜欢的是他想象中的林徽因,故而选择与梁启超长子梁思成结为连理。而张幼仪,和徐志摩离婚后,独自抚养孩子,并将自己锻造成商界精英,她超越了自己的小情小爱;却终究没能走出自己所属的时代——她做了一辈子徐家的儿媳妇,却没做成徐志摩的妻子。
爱情,是人类永恒的论题。不知道有没有定论。而所谓“缘分”不过是“得不到”的借口。
其实,我很想告诉失恋的W,别再问:“既然琴瑟起,何以笙箫默?”(我们曾经那么美好的感情,为什么就分开了?)一首完美的曲子,需要琴瑟起时,笙箫熄。否则既不成曲,又无美感。笙箫熄,或许可欣赏一曲。
人终究需要和回忆和解,真正的和解不是以恨的方式,而是接受。接受不想接受的事实。
做个格局大的女人,路就不会窄;困在小情绪中,去记恨一个不相干的人,何必苦了你的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