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忽然有一种感觉:我突然不是我了。会将视角从自己的肉体剥离出去,站在旁观者的角度,上帝视角的感觉去看我自己。
发现自己每天所想都源于工作,倒不是自己有多“热爱工作,无法自拔”,而感觉是为了逃避思考,投身到看似忙碌的事务中。
但其实工作得怎么样呢?
反观,从进入公司做常规线下课到运营迎新大课到年后转为课程销售到业绩一般到今天开始做推广,并没有看到清晰的脚印,甚是惶恐,甚至根本没感受到自己有在进步,不安。
没有数据成果,没有复盘成文的经验,这种不确定性,让人没有里程碑式的踏实感。
今天,开始接触新的工作,定了30个的目标,基本完成,且明天也有新的目标:去谈合作,然后去看转化数据。这些数据性的东西让我有安全感,让我知道自己做了什么得到什么收获什么。
相比对而看,之前的工作之所以没觉得有成果,更多的是因为结果总是一种感觉:这次课感觉挺好的反馈不错,那节课感觉氛围不太行……形容词往往是带情绪的,没有数据那么理性客观。但其实,只要把经验进行整理输出,也算是一种客观呈现啊。比如完全可以写类似“线下课程执行那些坑”、“办一场千人活动背后的那些故事”、“如果再办一次课我会怎么运营宣传”的经验贴嘛,也算是给自己每个阶段每项工作内容新尝试的一份思考备份。
愿意接受新的工作内容,愿意在每项内容中寻找方法总结经验。唯有如此,方能up up的提升。
将自己脱离出去看自己,也会发现最近有意无意会做些调整,都是一些很小很小的事情,比如:
说话时跳出去想自己这句话是不是简洁、是不是连贯、是不是很多“啊嗯然后”;
走路时跳出去想是不是收腹挺胸、脚尖先着地、腹式呼吸;
……
而今天刷知乎也发现其实连自己一直想做到的「变有趣」也是可以刻意练习的:比如准备几个好玩的笑话、练习几个转折型节目、摘抄节目里机灵的神回复……
当把一个形容词变成一二三四可以实现的步骤,总是有方法的。
嗯,感觉自己要破茧重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