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世界 灵性的觉醒》中,作者托尔提到了他对两只鸭子的观察。它们在短暂的冲突之后,会分开然后往相反的方向游去,然后不约而同地用力振动它们的翅膀几次,好释放刚才打架时所累积的多余能量,之后,它们会继续安详地在水面上漂流,好像刚才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
托尔从中受到了启迪。他假设假如鸭子有了人类的心智,又会怎样。假如鸭子有人类的心智,它会以思维和编造故事的方式,让刚才的冲突继续。鸭子所编造的故事可能是这样的:“我真不敢相信它刚才做的事情。它靠近我不到五英寸啊!它以为这个池塘是它的啊!一点也不考虑我的私人空间。我永远都不会再相信它了。下次它一定还会试图再做些什么来惹毛我。我相信它现在就已经在暗中计划了!但是我可不会就这样忍气吞声。我要好好给它一个永远都不会忘记的教训。”就这样,心智可以不断地编造故事,几天,几个月,甚至几年之后,还是一直在思量谈论这件事。对身体来说,这场争斗还在持续着,而身体针对这些思想所产生的能量就是情绪,情绪又反过来制造更多的思想。这就变成了小我的情绪化思维。你现在就可以看见,如果鸭子有人类的心智的话,它的生活会变得问题重重。然而几乎所有的人都是这样生活的。生活的情境以及事件,从未真正地结束。心智和它制造的“我和我的故事”让这些事件一直继续下去。所以,人类很大程度上应该向鸭子学习,冲突之后,拍拍翅膀,各游各的,安详从未离开。这些都是托尔的原话。
人类岂止要向鸭子学习,人类还可以向大树学习。我也来模仿托尔,假设大树有了人类的心智又会怎样。
我家门前有一棵大树。有一天早晨阳光灿烂。我因为有了充足的睡眠,心情很好。我跑到大树面前,拥抱大树,说道:“你今天好美!我真喜欢你,爱你!”之后的没几天,天气突然变得阴云密布。我因为睡眠不够而心情抑郁。我又跑到大树面前,用力推它,说道:“为什么生活那么单调,每次开窗都看到同样的你,烦不烦?我已经厌倦了你,厌倦透了!”
好吧,如果大树拥有了人类的心智,它会如何?当我深情地告白我对它的欣赏赞美与爱意的时候,它一定非常陶醉,非常快乐。虽然它不会用人类的语言来回应你,但是它的内心一定乐开了花。因为它认为它的价值、重要性、特殊感得到了别人的认可,别人的认可对它来说是至关重要的,自己能够在别人心中有很重要的位置,自己才不是匮乏的和无意义的。这时它会释放出正面的情绪,而正面的情绪有利于这棵大树的生长,它更茂盛了,叶子更亮了。与此同时,它对你有了更大的期望,期望你再喜欢它一点,再欣赏它一点,再爱它多一点。但是,因别人给予的认可而得到的快乐总是埋有深深的隐患,一旦期望落空,快乐就会迅速走向它的反面——痛苦。所以当那天我对大树说我已经厌倦了它的时候,可想而知,大树是怎样的伤心欲绝,甚至怒火中烧。如果它能说话,它或许会这样说:“完了,我彻底完了!我被她厌倦了,我没有价值了,不会再有人欣赏我喜欢我了!可是她当初说喜欢我的,她为什么要变卦?我终究是不够好的,我终究是得不到她的认可的。可是她也不该欺骗我啊!我太傻了!竟然相信了她曾经的话,那些都是虚情假意罢了,但是她为什么要这样对我呀?我......"这些念头会释放出大量的负面情绪,负面情绪又会促使思维编造出更多的故事。这又怎能利于大树的生长呢?所以大树的叶子开始凋零,满地黄叶堆积。
当然, 事实上大树没有人类的心智,所以当你说爱它的时候,他不会因为你口中的“爱”而过分快乐;当你说“厌倦”的时候,它也没有因此而过分悲伤。实际上,它的喜怒哀乐一点也不依赖于它外在的人与物。它的生长与凋零都是在遵循自然的规律,适时而开,适时而去,从不受到外在于它的人与物对它的情感态度的左右。
如果人能活得像大树一样,是不是就能找到生命中真正的喜悦——内心深处的不可动摇的宁静?我一直深信这份宁静是人原本就有的,因为人也是自然的一部分。只是人类的情绪太容易被外在的人与物所左右,或者我们总觉得是我之外的人与物要对我的情绪负责。如果真能活到大树的境界,相信一百个人对你说厌倦,你也能够从容微笑。陶渊明会眄庭“柯”以怡颜。他想必从自然中有所了悟。三毛的愿望是是如果有来生
山花自开自落,春草自荣自枯,白云自来自去。可曾见到它们因自身之外的人与物而大喜大悲?生命有其内在的价值,不必在你心之外汲汲以求,求错了方向。
托尔的这段话也让我深思了很久:
“其实在小我产生的正面情绪中,已经潜藏了它们很快就会转变成为的反向情绪。举几个例子:小我所谓的爱,其实是占有和上瘾的执着,转瞬间就会变成恨。对未来事 件的期盼,其实是小我过度重视未来,当事件结束或是未能满足小我的期待时,很容易就转变成它的相反情绪——打击或失望。某一天,赞美和认可让你觉得有生命 力而且快乐;而另一天,被批评或是被忽略又会让你觉得沮丧和不快乐。太执着于你外在的事物,找不到内心的宁静。”
王维有一首《辛夷坞》: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从前我总觉得这首诗好寂寞,辛夷花的自开自落都无人关注的,她独特的美丽谁人能懂?好为她怜惜哦。现在想来,原是我错了。你又怎知辛夷花潜意识中想要获得关注,来让自己的独特为世人所知,进而证明自己的价值?其实是你潜意识中自己对生命匮乏的错误认识让你误读了辛夷花。花本身是不求或者说不在意诗人是否关注。在自开自落中,花在享受随顺自然的静谧。
曾经我非常喜欢一本书,自觉永读不厌;可实际上才读了一半,这本书便被我束之高阁,厌倦了。今天突然想到,拿出来翻翻,书已经布满尘埃。假如这本书有了人类的心智,又会编造怎样的故事让自己痛苦不堪?好在它没有,手捧墨香,口呡清茶,它那睿智的文字终于在适当的机缘温暖了我的心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