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胡适的一篇日记:
大师也是会拖延的,甚感欣慰。(坏笑)
此刻,我已经拖延了8分钟,才开始正式写晨读感悟。
打开电脑后,被闪动的QQ消息吸引,看了一会儿弹出框新闻,又看了会儿群消息,接着扭头跟一个迟到的姑娘唠叨了两句,8分钟,没了。
拖延是什么?拖延症是一种明知道会影响自己做事效率,却仍然自愿推迟既定事项的行为。在拖延的同时,心中还有强烈的焦虑感和负罪感。
是的,内心很不安,于是念完晨读后,决定按此法实施输出。
1、10秒行动。
即将开始一件事情的时候往往顾虑太多,我今天察觉了一下自己的想法,发现:
——特别想写出一篇有意思、有逻辑、文字优美、可读性强的文章,最起码自己打分得是90分吧,感觉现在还是达不到要求,要不要写啊?
——不急,还有下午和晚上时间呢。
——有点难啊,我要怎么办啊。哎,真是影响心情,做?不做?
——天天这么写,又没用啊?
——不能一气呵成的话,会不会影响其他事情?
……
确实,脑袋里奔出了上面的这些问题,应该还有其他没有捕捉到的。
总结,拖延在本质上就是通过逃避,避免痛苦。
我知道自己必须完成这篇输出,于是赶紧打开文档,用了几秒钟时间写了今天的晨读标题。
很好,这个小动作把我的思绪拉了过来,继续洋洋洒洒写到了现在。
2、压缩时间。
一个任务,时间太长容易懈怠,反而更会引起拖延。时间太短又会压力倍增影响推进。
设定合理时间的方法是,事前回忆同一件事情在最好的状态下用了多久,用这个标准要求自己。
通常,我会在去地铁的路上打开晨读,基本到了地铁也听完了。到单位第一件事就是打卡电脑写晨读,文思泉涌的时候大概花了25分钟,当时满满的成就感。
于是我决定,每天到单位第一件事情就是打开电脑写晨读,争取在30分钟内完成。此刻,用了22分钟。已然效果很好。
3、减法思考。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减法比加法更能促进人的动力。
我的策略是,每天记下该做的事项,这就是我今天的债了,每做一项就少欠一项。这种做法让人心中稍有压力,想着如何尽快“无债一身轻”,能够很好地解决拖延问题。
4、总结。
正如文章开头写的那样,名人也是会拖延哒,所以不用太焦虑,拖延一点也无妨!
这里安利一本书,美国斯坦福大学哲学教授约翰佩里的《拖延一点也无妨》,里面也有一些好的方法值得思考,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最重要!拜拜,拖延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