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抄】
原文
子曰:“放于利而行,多怨。”
题解
孔子在这章提出了待人处世之道的核心问题之一——义与利的问题。他认为,作为君子,道总是大于利,利总是归于义,如果唯利是图,做任何事都容易招致来自各方的怨恨,一个人行事倘若全以利益为考量,任意发展,必然会导致怨恨交集。因为天下之利有限,难免引人相争。“终身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有了诸多的欲求,总会感觉不满足,起心动念纯在私利,必然招致仇恨,实乃得不偿失,何况又偏离了人生正途,
注释
1.放:或译为纵,谓纵心于利也;
或释为依据,今从后说。
利:这里指这里个人利益。
译文
孔子说:“如果依据个人的利益去做事,会招致很多怨恨。”
以下摘抄自《华杉》讲透论语〉
张居正讲解说,人能好义,则处事公平,人皆悦服。如果利心太重,什么都照着对自己有利的方式来干,利归了你,害就归了别人,那怨恨你的人就多了,你放利而行,本来是为自己谋身谋利,但至于多怨,又岂是保身全家之道呢?
【我的感想】
樊登老师提醒,不是一杆子打翻激励机制,完全没有“利”的鼓励,而是不过分。
啥事儿都和利挂钩,失去人“爱”他人的机会,阻挡自我价值感的提升,“帮助”是人类的共同需求之一。
助人自助,舍得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