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儿子一岁零三个月,属于别人口中脾气特别大的那种孩子,生活中稍有不顺他意的地方,无论是我不让他玩水还是别人拿了他的玩具,都能立马炸毛。这也是促使我去看约翰戈特曼这本《培养高情商的孩子——让孩子受益一生的情绪管理法》的原因。我希望能从中有所启发,学会如何引导孩子去管理自己的情绪,而不是任由他像现在这样发展下去。这本书并没有让我失望。
情商是什么?我们通常理解为对情绪的管理和人际关系的处理能力。在这里戈特曼指出情商最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共情的能力。因为共情,可以觉察和体会别人的内心世界的情绪,因为能做到更好的理解接纳和应对。这个能力其实每个人都需要学习。
戈特曼把父母分为四种类型,分别是忽视型、压抑型、放任型和情绪管理训练型。从字面意思非常容易理解这四类父母的特点。忽视型父母只问成绩,不问孩子的情绪;压抑型父母则是这也不许,那也不许,不允许孩子表达自己的消极情绪;放任型父母会无条件接受和认同孩子的情绪,但缺乏指导孩子应对消极情绪的技巧;情绪管理型父母则既可以接受孩子的情绪又能给孩子相应的指导。我本以为自己应该属于情绪管理训练型父母,但通过测试才发现原先自己属于放任型父母。仔细回想带孩子的这一年多的时光,确实对孩子的情绪选择了接纳和包容,但却并没有教会孩子如何恰当的表达自己的情绪,没有给孩子划定清晰的行为界限。
如何才能成为情绪管理型的父母呢?戈特曼提出了五个步骤。
首先,父母要成为一个有共情能力的人,当孩子出现轻微的情绪变化时,能觉察并对其作出回应。我们必须站在孩子的一边,放弃传统的批评和否定的方式,不忽视孩子的感受,而是允许孩子表达出他的情绪。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孩子和大人一样,情绪的背后是有原因的,尽管孩子还不能准确的表达出来。当你做到能和孩子共情的时候,你就和孩子建立了一条亲密的纽带,这是使你之后的行为能够对孩子产生影响的最重要的基石。
其次,把情绪化的瞬间当做增进亲密感、对孩子进行指导的好机会。要从内心深处不再将孩子的情绪看做洪水猛兽,不再试图去压抑和忽视它。孩子有生气、愤怒、伤心等表达消极情绪的权利,孩子情绪化的时候恰恰是最需要父母的时候。
第三,倾听孩子的心声,认可孩子的情绪,对孩子的情绪感同身受。可以通过映射法,重复孩子的话语,说出自己观察到的现象引导孩子进一步表达自己的情绪。避免提出试探性的问题和你已经知道答案的问题,这会使孩子觉得你在挑衅。
第四,为情绪贴上标签。因为孩子往往不能很好的理解自己的情绪,而通过为情绪贴标签则能帮助孩子进一步理解和表达自己的情绪。
最后,划定界限,引导孩子解决问题。接纳孩子的情绪,并不意味着接纳孩子的行为,这一点非常重要。也要让孩子明白,自己的情绪没有问题,有问题的是他们的行为。而只有接纳了孩子的情绪,我们才有可能引导他们的行为。在孩子出现激烈情绪的时候可以采用计时隔离法,帮助孩子稳定情绪,但一定不能出现贬低性的惩罚措施,诸如用侮辱性的、轻蔑的态度说教。在帮助孩子解决问题的时候可以采用角色扮演和表演游戏的方式,让孩子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案。
要培养高情商的孩子,父母首先要成为高情商的人。父母要能管理自己的情绪才能要求并教会孩子如何管理情绪。在我们对孩子做要求时首先要反观自己。尊重孩子,将孩子看做一个独立的个人,不随意批评,并且给孩子适当的选择权。相信父母的身体力行会是孩子最好的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