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自:Stop reactions with isolate()
转载请注明来源
响应阻断器:避免依赖
有的时候,对于一个observer
或响应终端而言,具备访问响应值或响应表达式、同时又不形成依赖关系的能力十分有用。举个例子,如果observer
需要进行长时间计算,或者下载大体积数据,你可能只希望这一过程在用户按下按钮(而不是一旦参数发生更改)才开始执行。
对于此,我们使用actionButton
。我们在 UI 中定义它,从而使得用户可以在修改一系列observer
对象的值后,可以点击actionButton
标记的“GO!”按钮来运行。你可以在这里看到一个例子。
actionButton
包含了一系列 JavaScript 代码,来向后台服务器发送数值。当浏览器首次建立连接,它发送数值 0。在随后的每次点击,它都会发送一个增大的数值:1,2,3等等。
ui <- pageWithSidebar(
headerPanel("Click the button"),
sidebarPanel(
sliderInput("obs", "Number of observations:",
min = 0, max = 1000, value = 500),
actionButton("goButton", "Go!")
),
mainPanel(
plotOutput("distPlot")
)
)
在我们的server
函数中,有两点需要注意。第一,output$distPlot
会通过对input$goButton
的访问而形成依赖关系。每当按钮被点击,input$goButton
的值就会增加,从而使output$distPlot
重新计算。
第二,对于input$obs
的访问被包含在isolate()
之中。这个函数接受 R 语句(表达式),并告诉 Shiny 主调observer
或reactive
不应该与任何包裹于该函数内的响应对象形成依赖关系。
server <- function(input, output) {
output$distPlot <- renderPlot({
# Take a dependency on input$goButton
input$goButton
# Use isolate() to avoid dependency on input$obs
dist <- isolate(rnorm(input$obs))
hist(dist)
})
}
其依赖关系如下图示:
下图演示了当input$obs
由500设为1000,并点击“Go!”按钮后,发生的事情:
在actionButton
示例中,你可能会需要避免它在最开始、按钮还未曾被按下的时候返回图(plot)。既然actionButton
的初始值是 0,这可以由下述代码完成:
output$distPlot <- renderPlot({
if (input$goButton == 0)
return()
# plot-making code here
})
响应值并不是唯一可以被阻断的类型。响应表达式同样可以被放置在isolate()
中。我们可以对上一节的斐波那契示例做出如下改变:
(计算只会在按钮按下后开始)
output$nthValue <- renderText({
if (input$goButton == 0)
return()
isolate({ fib(as.numeric(input$n)) })
})
在isolate()
中放入多行代码也是可以的。下例中,几种使用方法间是等效的:
# Separate calls to isolate -------------------------------
x <- isolate({ input$xSlider }) + 100
y <- isolate({ input$ySlider }) * 2
z <- x/y
# Single call to isolate ----------------------------------
isolate({
x <- input$xSlider + 100
y <- input$ySlider * 2
z <- x/y
})
# Single call to isolate, use return value ----------------
z <- isolate({
x <- input$xSlider + 100
y <- input$ySlider * 2
x/y
})
在所有这些例子中,主调函数都不会与任一input
变量形成响应依赖关系。